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白宫方面的表态说明,美方确实有派耶伦和雷蒙多访华的意愿,而且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之间非常可能已经就此事在进行协调。"中美双方经贸领域的可合作空间很大,而且美方对华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美国商务部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贸依然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谁都离不开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贸中相互依赖程度很高,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李海东表示,正是基于这个现实,中方强调中美之间需要合作,美方不能一味寻求竞争对抗。而美方的对华政策一贯倾向于把经贸问题武器化和地缘政治化,这就使得中美经贸领域中的关系变得不顺畅起来。
虽然美国方面一再放风称,期待与中方进行通话和接触,但是并没有营造对话适宜环境。比如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并不考虑豁免或放弃对李尚福的制裁认定。一位军事专家表示,美军方一再宣传希望和解放军高层沟通交流,但实际上并没有展现诚意,释放善意,扫除沟通交流的障碍。此外,美国上周又推进帮助其盟友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的计划。就在雷蒙多3月初透露希望访华的同一天,美国商务部以"存在潜在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将28家中国公司和个人拉入最新贸易黑名单。而且,美国依旧没有放弃用新疆、台湾来制造议题抹黑和遏制中国,还不断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对中国近期出现时而强硬时而和缓的两种态度,并引用学者的观点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存在已久,既是允许多元声音存在的体现,也是对外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一种外交手段。实际上,美国对许多国家也采取同时施压与示好的外交策略。
对此,李海东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时软时硬"表明,美方在摸索究竟如何与中方打交道,才能使中方沿着美方确定的方向走,而恰恰是美国这种投机和功利主义的对华政策,导致双方该合作的议题变得困难,有矛盾的问题更加扩大化。"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来自美国。我们依旧强调,美国应当基于两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以及全球化进程中两个大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原标题:白宫称美中正讨论两高官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