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在过去几年存款大幅增长的时候,用吸收进来的资金在资产端配置了大量长久期的持有至到期资产和可供出售资产。这两种资产如何理解?
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其他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主要存在价值是获取利息、股利或市价增值。"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HTM)"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图片来源:新华社
由字面意义可见,该行持有的大量固定资产被计入了HTM,其流动性远不如AFS。当然,前者的收益要高一些。雪上加霜的是,硅谷银行吸收进来的资金在资产端配置的持有至到期资产,要比可供出售资产多得多。这不仅加大了期限错配,还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
这就使得硅谷银行面临着双重压力:在加息的背景下,硅谷银行只能付出更多成本高息揽存,才能稳住负债,但这会导致息差收窄,挤压收入和利润空间;反之,面临着提款压力,公司只能被迫打折出售资产,相当于普通储户提前支取大额存单,对公司影响可想而知。
持有到期的话,这些资产不会出现本金层面的损失,但一旦在债券市场抛售,那么账面浮亏就可能变成真正的亏损。硅谷银行被接管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未来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银行遭遇类似危机?市场似乎还未显得太过担忧。
美国投行CFRA Research的分析师压力山大·约库姆认为,大多数银行会没事,只是一些专业银行及主要服务高净值人士的银行可能会有一些担忧。不过至少目前来看还没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程度。
"从杠杆方面和流动性角度来看,当前整体情况可能并不像市场担忧的那么紧张。"前述兴业证券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国信证券分析人士认为,硅谷银行问题大概率不会演变成更加广泛的危机事件,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问题比较独立,几乎不存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叉风险。对我国银行而言,更是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从市场分析来看,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是由于多重特殊因素叠加而成,有其不可复制性,似乎不大会传导至其他银行,尤其是中资银行系统。
硅谷银行倒闭,券商怎么看?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历史上美联储紧缩周期往往触发全球经济、金融风险,本次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或是预警。目前看硅谷银行事件相关风险或可控,当前美国经济整体仍具韧性未来是否存在风险仍需进一步观察。海外其余国家经济整体较弱、债务较高,其潜在风险或值得警惕,如新兴市场、欧洲、日本。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美国硅谷银行困境的主因是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流动性风险的暴露,不过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未必意味着其将破产。市场恐慌情绪正在蔓延,但我们认为目前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尚不至于发展到债务危机,也不足以引发金融海啸。美国高利率环境下金融体系的风险在逐步累积,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与债市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可能放大局部金融风险,未来局部性金融风险仍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