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媒体“集体沉默”,乌方否认“亲乌组织破坏北溪”报道(2)

2023-03-08 11:14  观察者网

同时,披露消息的美国官员也拒绝透露这些情报的性质、获取途径以及其中所含证据的可靠性程度。他们只是表示,目前还没有关于此事的确切结论,这次行动"可能是由一支与乌克兰政府或其安全部门有联系的代理力量在账外进行的"。

而涉及到当时细节的情报,看过情报的美国官员则称,爆炸物很有可能是通过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帮忙在水下放置的,这些潜水员似乎并不为特定军方或情报机构工作,但可能过去接受过政府的专门培训。

当地时间9月28日,根据瑞典海岸警卫队公布画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气泡上升到波罗的海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公里的"气泡圈"。图自澎湃影像

9月26日至28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海底管道"北溪-1"和"北溪-2"发现4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专属经济区。丹麦和瑞典地震监测机构观测到泄漏点所在区域当天发生强烈震动,认为发生"爆炸"。两国政府和欧盟怀疑泄漏为"蓄意破坏"所致。

《纽约时报》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去年的泄漏,引发了所有人对谁该为此负责的猜测,这是俄乌冲突期间最重要的未解之谜之一。

尽管西欧国家官员认为这一袭击是某些国家支持的,但美国官员没有公开表示认同这一观点。而在一些官员看来,乌克兰及其盟友拥有袭击北溪管道的最合乎逻辑的潜在动机,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反对该项目,称其是"国家安全威胁",将使俄罗斯更容易向欧洲出售天然气。

《纽约时报》称,事实上,在北溪管道事故发生后,华盛顿方面有一种"沉默的猜测和担忧",即乌克兰政府的某些部门可能也参与了那次行动。不过,报道仍旧强调,新的情报没有提供乌克兰政府参与袭击北溪管道的证据,拜登政府对于泽连斯基及其国家安全团队的信任程度也一直在稳步提升。

对于相关说法,乌克兰政府和军方情报官员表示,他们没有参与此次袭击,也不知道是谁发动了袭击。在《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发表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发布推特称,"乌克兰与波罗的海的事故无关",并补充说,他没有关于亲乌克兰的"破坏组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