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因粉色头发遭大规模网暴,抑郁轻生!键盘侠和营销号该管管了!(3)

2023-02-21 17:30  北京晚报

郑灵华维权微博

2022年9月份,郑灵华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在她读研之初,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好转,她能够走出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灵华的大学学妹米米告诉记者。九月份的时候米米正在备考,郑灵华在微信上给米米分享了一个很亮的月亮,鼓励她一起努力。

然而10月底,她的抑郁症再次复发,她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到杭州治疗。

匿名不能成为网暴者保护伞

治理网暴平台不能缺位

实施网络暴力,只需一个闪念,动动手指,但追究实施网暴者的责任,消除谣言、恶评的影响,却需要维权者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并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结果还未必能成功。是什么样的戾气会导致一些人频频向陌生人投掷恶意?是什么样的人热衷于对无辜者进行谩骂、恐吓、造谣?

人们常常低估了一句恶言的伤害,并以"无心的""开玩笑"等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个悲剧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任何理由都无法成为开脱的借口。与网络相连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和礼仪,难道在互联网上就不需要遵守了吗?网络的匿名性,不能成为网暴者的保护伞。

此外,各平台应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依法从严处置处罚等。在治理网暴的问题上,平台不能"马后炮",更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