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耗资几百万,给父母租下一块地造养老宅院(2)

2023-02-08 10:31  今日头条

紧挨着客厅与前院的接壤部位,有一个类似户外阳台的小台子,算是客厅的户外延展空间。要去院子或去其他房间,得再下一层阶梯。

太阳好的时候,从客厅走出来,他们就在这晒太阳,有客人经过,闲聊几句,"进可攻退可守",有安全感。

400多平米的空间里,楼梯上下转折,富于行走的乐趣

前院入口处二楼,是一个茶台,几乎整层都是,这是我们家视野和风景最好的地方,往前可以远眺古镇和稻田,往回看是院子和客餐厅,西侧则是一片树林。

我最喜欢的是这里,天气好的时候,在这里喝茶、聊天、看书,可以待上一整天。我父母坐在客厅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们又隔着点距离,不大能看透和听透,但远远知道对方在,彼此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客房内部,靠窗尽量安排了茶榻

朋友们来了,想自己待着就回房,屋里都有可以喝茶的榻榻米小台子,躺着都没问题。

需要做饭、吃饭,就去中间的楼栋,走几步就到了。大家要一起集合去哪里,院子喊一嗓子就行,整个布局紧凑、高效。

我父母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北京,在大城市里,退休在家的日子也挺无聊,每天去超市买菜,小区里遛遛,然后回家。我自己工作忙,有自己的小家庭,平时见不了几面,更别提在一起住很久。

他们呢,一个身体很健康,我父亲40年的,我母亲56年的,想法比较开明,也比较独立,不黏子女,也跟我们年轻人一样,向往自由和远方。

促使我们最终下定决心来腾冲,是2019年年底,我父亲在北京意外被车撞到了腿,当时79岁的他,在养伤期间无法行走。

当时一想,反正没法动,就去一个大环境好一些的地方养着,就来了腾冲。

一开始只是大致确定了云南省,北方冬天冷,想要找个暖和的地方,海南夏天热、冬天潮湿阴冷,可住时间不够长。

我就开始在云南省内各处看,也去了大理、丽江这些比较火的地方,大理冬天风大,丽江商业气息太重,最后选了腾冲。

古镇依然维持传着传统、自然的风貌

挨着和顺古镇,只有7000多常住人口。有点旅游,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比较全,但又没有那么多游客。

腾冲还有一个打动我的原因,我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高考放榜,腾冲一中的考上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多,后来一问,说他们这里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很好。

缓坡上的古镇,街道也维持着从前的宽度

我觉得一个教育这么好的地方,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租地、盖房是重资产投入,我们又要常住,如果各种关系难处理,就会很可怕。

住下来也印证了我一开始的想法,住在村里,跟邻居们往来密切,但是大家非常有界限感和尺度感,此刻主人不想多聊,客人也不会多留,有兴致,就多待一会儿。

和顺古镇的3个村子都分布于缓坡,村和村之间,是稻田、树林和湖

真正定下来之前,把他们接过来试住了一个月,一开始住古镇的一个湖边,因为古镇其实是建在山的北面,离水近,比较阴凉潮湿,他们就不大乐意住在古镇里。

后来来了古镇对面的大庄村,这里是山的南面,常年有太阳,当地话叫"晒不死的大庄",他们一看就很喜欢,房子没造好就自己来了,宁愿租在当地村民家,也不肯在北京待着了。

起初只想帮父母找个"住得舒服、吃得舒服"的地方待着,小一点。随着边看地,边深入设想以后的生活状态,比如老两口在这里住着,家里人、朋友们也可以常来,能待得住、待得久,也要住得舒服。

东西两侧客房与客厅接壤部位

所以一开始只需要3间房的想法,最后就演变成了有11间房的家。前后两个院子,前院的房间,我们自己不在的时候,就变民宿对外开放。

民宿有客的时候,我父母也可以跟天南地北的客人聊一聊,所谓"学到老活到老",我觉得与人交流就是很重要的学习渠道,他们也开心。

后院厨房外

住腾冲也快3年了,他们每年借着体检回一趟北京,也见见朋友,其他时间都在腾冲。

他们唯一觉得不大好的,就是北京的医保卡没法在这里用,我倒觉得还好,医院一次能开2个月的药,我在北京每次头天去开,第二天就寄到,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