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妈妈为养家出国当焊工,从零学法语,独自撑起家庭(2)

2023-02-06 13:15  今日头条

我甚至没有要孩子父亲给的抚养费。很多人都觉得我很傻,但在我的观念里,不想借着孩子的名义,跟他有任何物质上的交集和牵扯。我有手有脚,完全能靠自己的能力独立抚养孩子长大。

我抱着十几天大的儿子,他一出生,就变成了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年幼的儿子,其实不知道该去哪里。我发了个朋友圈,说想找个海滨城市生活几年,朋友们给我推荐三亚、大连、青岛、厦门。上网一搜图片,厦门特别美,我带孩子飞到了厦门。

刚到厦门时,我还有点存款。从怀孕后,经营的小饭店就交给了店里原来几个人管理,孩子一岁之前,我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饭店经营。可开小店一定要守店,没有亲力亲为,生意就会越来越差,既然不想回去继续干,我趁着还没赔钱,赶紧把饭店盘了出去。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单亲妈妈,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但没有收入,我心里是焦虑的,总不能一直吃老本儿。我在哺乳期,没有人帮忙带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决定做寿司送外卖。头一天在小区业主群里接龙,第二天给顾客送。

我为顾客现场制作寿司,我有很多回头客,很多吃过我寿司的人还会给我推荐新的顾客。

晚上在家里做寿司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一团米饭,让他自己在那儿玩,或者把他放到围栏里玩玩具;白天我推着婴儿车,带儿子一起送寿司。厦门夏天那么热,我身上全是汗出的痱子,梅雨季节冒着雨也送。记得有一次送外卖回来,发现儿子的鞋子丢了一只,心里就飘过那句当时很流行的话,"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一天又白干了。

当然,日子有苦也有甜。婴儿车有个雨衣罩着,碰见下雨,儿子看到雨滴滴到雨罩上,就笑得咯咯响,看他笑,我也很开心。

接到订单的时候是最开心的,第二天我会把接到的点单做好打包,给顾客送过去。

我妹妹假期时会过来陪我们,我可以把孩子交给她,我就轻松一点,租个自行车给顾客送。每天赚得并不多,但能承担我和儿子的日常开销,不至于坐吃山空。有事做,让我过得充实,睡得香,不胡思乱想,足够了。

我厦门的邻居特别好,我一天出30份寿司,她们为了让我少跑几趟,会专门多定几份送人。给她们送寿司时,会回送我海鲜,寿司就几十块钱,海鲜都两三百了。这些事一直温暖我,直到现在。有热心人给我介绍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会用异样的眼神看待我,觉得我是个"二手货",带个"拖油瓶",这种被嫌弃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

和厦门的朋友带娃一起外出游玩,在厦门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她们一直温暖着我。

我那时常常会想以后,一个高中毕业、农村背景的单亲妈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放到就业市场上,以我的工作经历要么就是重回工厂,要么就是自己做小生意。工厂上班的时间长,多数是轮班制,条件肯定不允许我周末陪伴孩子;干服务业,钱都是时间码起来的,节假日更忙。等到孩子入学的年龄,还得考虑他上学的问题。我在厦门没有户口,也没有学区房。老家县城有套房子,儿子很大概率会回到老家县城上学,但儿子在塞班出生,是美籍,上学会顺利吗?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后面,等着我去一个一个地面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塞班的宝妈群,看到一位宝妈分享了她去加拿大生活的经历,说那里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生活环境好、教育资源也很丰富,有外语环境。或许在加拿大,我和儿子都有更多的机会?我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几经考虑,我决定拿着手上仅有的20多万积蓄,出去闯一闯看一看。

我联系了一个加拿大当地的中介公司,得知我可以申请旅游签转学生签,找到工作后,再转工作签。我提交了房产、车产和收入流水,学历就写了我真实的学历,但刚走第一步,就不顺利。我一共申请了四次,前三次都被拒了,那种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掌握的感觉太不好了。但每一次拒签信上,都会写上"欢迎你再次申请"之类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重新充满力量,只要还有机会,我要一直申请到被永久拒签为止。

申请签证的三年里,我一边攒钱,一边跟穷游团去申根国、北欧刷护照,还在国内找了一个私人代办,帮我的材料做了很多美化。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曙光,第四次申请签证通过。儿子刚过完三岁生日,我就带着他抵达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这里也是韩剧《鬼怪》的取景地。

秋日郊游,加拿大是枫叶之国,每年秋季都特别美,随手一拍都是美景。

可这座美得像油画一样的"北美小巴黎",却给我泼了一盆凉水。来时是春季,厦门非常温暖,而蒙特利尔雪刚融化,树上新的嫩叶还没长出来,草坪也没绿,看起来很荒凉,想想来之前对这座城市的种种期待,心里产生了巨大落差。

来之前我就联系了一位比我早来加拿大半年的朋友,想省点钱,我和儿子没去住酒店,在她家打了三天地铺。在加拿大,12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单独待在家里的,白天我抱着儿子去找房子,他当时有40斤重,因为倒时差,白天睡觉,晚上起来玩。

初到加拿大,对于一个在当地没有工作经历、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来说很难租到房子。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不通,我用手机翻译出来"我想租个房子"的英语跟他们讲,但对方回的什么,我完全听不懂。后来我就直接用翻译软件沟通,逢人就问"我想租房,请问大楼经理在哪,楼管在哪?"再用翻译软件识别对方的回答。

就靠着这个笨方法,最后租到了一个"半地下室"。屋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但这个小地方给了我踏实感,它意味着我跟儿子在异国他乡有了一个"家",不用颠沛流离。因为孩子小,我从国内带了测甲醛的仪器,这个半地下室是有一点儿甲醛超标的。为了通风,我夜里开着窗户睡觉,给儿子裹着大被子,紧紧抱他在怀里。半地下室是我们母子在加拿大的第一个避风港,被我收拾得很温馨,我们在那里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

儿子在租的半地下室里吃早餐,餐桌餐椅,屋子里边的家具都是我一点点添置的。

解决了住的地方,就要解决我们娘俩上学的问题。给孩子去注册学校时,秘书处的人接待我,我也一句听不懂。秘书特别好,打电话找中国家长给我翻译,让我儿子顺利入了幼儿园。

为了能拿到身份也能更快地找到工作,我要读书并学一门技术,于是申请了当地的一所成人职业学校。学校有很多专业,厨师、会计、汽修、电脑出版等等,专门培养技术工人。学生多是各个国家来的、想拿枫叶卡的人,伊朗人、印度人都有,也有本地人为了赚钱来学手艺的。学制为一年半,读完后可以拿到三年半时长的开放签证。毕业后再工作一年半,加上语言成绩,就可以申请身份了。

学历低和学历过高申请起来多少有点困难,但因为是技术学校,所以还是比本科好申请多了。对于我来说,更麻烦的是申请学校时,我手上的钱不太够了,只能试着给学校写信申请学费分期。我说得很诚恳,表明我是想读书的,我有钱,只是钱还没过来。另外,我的实际情况就是孤儿寡母,万一遇到什么事,手里留一些钱很重要。学校知道后给我做的分期,还分了三次。

我儿子在幼儿园老师带领下遛弯的照片,他是小排头。

刚到国外,语言关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大难题,对我这个没有一点外语基础的人来说更甚。加拿大是一个以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双语国家,我读的职业学校要先上英语前置课,但对英语水平要求不高,读够课时就可以,不要求表达多流利,也不设置专门的口语考试。我所在的魁北克省以法语为主要语言,想申请身份,法语要考过B2等级才行。

法语学起来非常难,有个学语言的同学看我高中学历,就跟我说:"元子要不你找个人结婚吧,拿卡最快,法语挺难的。"我当时就回他:"别人考一次我考五次,别人学一个月我学五个月,我不相信我考不出来。"其实这话说完之后,我回到自己位置上就哭了,觉得别人瞧不起我。我问我同桌:"难道我真的很笨吗?真的没有希望吗?"同桌给了我很多鼓励。

我学习语言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死磕,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句话一句话地背出来。那十个月,我利用所有可用的时间学法语。家里和车上被我用便利贴贴满了单词和知识点,看到就背;开车时,等红灯的几十秒,我就拿出法语书背单词;带儿子去游乐园,他玩,我替他排项目,手里也拿着法语书不停地背。一次专注学习时,我瞥到儿子一个人在客厅里边玩,还自言自语的一幕,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我一定要一次把法语考过,好有时间好好陪伴他。

儿子四岁时,我带他去魁北克看鲸鱼,节假日我都会带他出去游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一次性顺利通过了法语考试。而同学中,考了两次甚至三次才通过的大有人在,其中也不乏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事实证明没有好学历,我一样可以。

在学校,专业课可以和法语同步学。不同的专业,学费会有所差异。申请学费贵的专业,如果你的存款不够,可能会被拒绝。我先申请了一个比较便宜的电脑相关专业,叫工业制图。学了后发现这个专业找工作不那么容易,工资也不高,我又申请转专业到机电自动化。

学校非常注重实操,一到这个时候,就得瞪大眼睛看,因为听不懂,只能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