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因为研究已经五年没有工作。老二早产,他攥着缴费单在医院跑上跑下,发现再也掏不出更多的住院钱。直到今天,他依然记得当时心脏"砰砰砰"的强烈颤动感。
刘本良意识到自己必须从"大问题"里走出来了。他去前同事那里打听还有没有回去的可能;也找了在高校当教授的同学,实在不行就去做个博士后吧;为了"多条腿走路",他还想到了《非你莫属》,那是当时最火的求职节目,主持人张绍刚跟嘉宾奉献过很多经典画面。
上节目那天,他特意换上了一身正装,宽大的衬衣西裤显得并不合身,胡子也有些时间没刮了。他向现场所有人宣布:自己发现了一条将影响世界的新的物理定律,未来一块5号电池足以驱动一个家庭数十年。但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月薪5000的科研工作。
评委团显得疑惑,"你是真的博士吗""头一次见博士的期望薪资是5000元。"刘本良的语气变得激动:我是搞科学的,科学一定会赚钱,我心中(未来)是要赚几百亿。
评委团全员灭灯,但刘本良火了。雄心壮志和窘迫现状之间的鲜明反差,他成了网友眼中的"落魄才子"。更多人则觉得刘本良走火入魔了,成了"民间科学家"。节目又增添一个经典画面。
当年,节目组工作人员曾私下建议他:以后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这样不好。他为此进行了自我反思,"他们关注的都是那些啊,研究人际关系、怎么说话得体,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我完全应付不了。"
某种程度上,刘本良自顾自埋头研究的状态从此被彻底改变了,陌生的注视、议论在他身边围绕不断,每隔一段时间,刘本良就会在网上看到突然冒出来的关于自己的评论。有老同学看了节目也告诉他:"让人感觉你跟整个体系脱轨了,对你的发展(影响)很不好"。
而节目播出四年后,一个更离谱的谣言在网上传播,节目视频配上爽文般的结局--在某个好事者的想象中,刘本良成功了,被美国挖走,年薪1.2亿美金。生活又一次掀起波澜。
"我已经没办法推翻我自己"
我是在谣言风波后见到刘本良的,去年下半年,海淀一家咖啡馆门前,他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个头不高,微胖身材,因为顾不上整理,外套有半边衣领直直竖着,不管是模样还是说话语气,都让人看到他上节目时的影子。
公开求职后不久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节目播出前,前公司率先抛来橄榄枝:你不是喜欢搞研究吗,公司新成立研究院,你来找个题研究吧。
一年前,他再次辞去了工作。"(研究)这是我的使命,只有做出来了,负面效应才会变成正面效应"。辞职的决定起初妻子不同意,林晓希望他兼顾生活和家庭,哪怕少挣点,去当个保安也没关系。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林晓不敢说绝对理解这个男人,却也基本认清了现实:任何想要说服他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刘本良至今不知道那个谣言是怎么冒出来的。谣言蔓延,网络上关于他的评价陷入两极。 "他肯定能做出来","他完全不靠谱",每条留言他都查看得很仔细,有些甚至能直接背出来--
"看来咱们国内科学界要出一个能推动世界进步的人物了!"他印象最深的一条。
"这人就是被爱浇灌出来的,没有爱的话他干个屁。"这条他也同意。
还有人提到了张益唐,"除非你能力跟张益唐一样,否则研究搞不出来"。这位华裔数学家博士后也曾远离学术圈多年,孤独钻研数论,最终成功破解历史性难题而一举成名。刘本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去搜他的经历,觉得找到了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我跟张益唐经历完全一样的,他解决数学问题,我解决物理问题。张益唐只解决大问题,我也只解决大问题。"
所有消息里他最意外的,来自秦敬玉,20年前山东大学材料学的那位肯定刘本良的青年教师,现在他成了教授。秦敬玉在新闻报道里得知了刘本良这些年的波折,自责或许自己带给了他太多压力,发来一长段话:
本良,也许世界上出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几率是很小的。他们于我们来说,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传说的时候非常向往,似乎努力就会登顶。走到这山的脚底,才越来越理解,为什么登顶的人寥寥可数……我现在的看法是,做一个乐团的乐手,尽心尽力,虽然做不了独奏或者首席,也是光荣的,是一个伟大作品的一部分……本良,逐步回归40岁之"本",回归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物理。
刘本良为其算法研究积累的厚厚一沓演算材料。讲述者供图。
这之前,刘本良已经很多年没跟秦敬玉联系,"混得太惨了嘛,没有脸见他。"这个久违的消息让刘本良有些伤心,老师竟然不相信自己。他特地给秦敬玉回了电话,"我告诉他我可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咬不动的就跑,但我看准了这个一定能成"。他急忙跟老师提到另一个更有"钱景"的算法研究。"那我就放心了",旁人听起来像一句客套的结束语,但刘本良听到老师这样回答,心怀满意地挂掉了电话。
现在他手里攥着两个"大问题",刘本良热情地介绍--工作时没能完成的随机算法研究,从事多年的能源研究,他都不想放弃。和第一次辞职时相比,他觉得自己现实了许多,"我现在觉得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就是把(量子驱动装置研究)里边的科学搞清楚,找到我的方程,但你会发现老搞那些跨时代的研究,最后就真会像特斯拉(那样)住酒店都没钱。但如果走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之一)那个道路,先搞出一个能用的东西来,再去搞好运营,用现金流投资各种各样的项目,这个现在对我也是有诱惑的。"
谣言也确实带来一些投资机会。他谈起前不久跟一个山东老板见面的经历,"开了20多年的钢铁厂,据说交税都交了好几个亿",他用夸张的语气说。去年11月的一天,刘本良带着精心准备的PPT和实验装置,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来到北三环的别墅区,周围是望不到边的高尔夫球场。他在一旁等老板打完高尔夫才说上话,两人从生活琐碎聊到神学,但话题总归就没跟研究沾上边,实验器材也没派上用场。
又一次失败。但跟之前的无数次失败一样,这完全打击不到他。
"我已经没办法推翻自己了,我有90%的把握能把这个东西(量子驱动装置研究)做出来。"坐在咖啡馆的这个午后,他小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习惯性地避开他人目光,对着桌子滔滔不绝起来,"只要沿着矿脉往下挖,我肯定能挖到金子。"(林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