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太平洋两岸,到底谁能“吓阻”谁?(2)

2023-01-15 10:29  观察者网

不过,这种计算机仿真就像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庙算",实际上军队使用这套系统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让各级指挥员和参谋军官熟悉整个参谋和指挥工作流程,会将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大家按照实战过程来进行作业,只不过指挥部作业所生成的命令,会被输入到计算机仿真系统中去,然后由计算机进行推演战况,最后生成战场上下级单位对上级的报告,提交到指挥部,这样就等于在指挥部当中进行了一场战争,只不过"作战"的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但是这种交战的具体经过很可能偏离现实,比如计算机上算法得出的结论,我炮击一个目标,造成其严重伤亡,但实际上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炮击并不能取得这么好的结果。

举例来说,玩《战争游戏:红龙》的玩家们经常抱怨游戏里250公斤航空炸弹的杀伤效果还不如152毫米榴弹炮,而1000公斤航空炸弹的效果又太强,跟战术核弹似的。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在军队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里面,那么就要进行修正,令其表现更符合现实,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要修改一些底层的算法和代码。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大家也知道,这种年代久远的"祖传"软件都已经是"屎山",要进行修改调整的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之前就出现过我国计算机仿真系统领域的重要专家因积劳成疾而牺牲的新闻,从中大家也可以对这种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巨大投资获得一点点印象。

最后,各国军用的真正战区级计算机仿真系统最后都会发展成一种高度保密、外界不能接触的状态,那么对于各国智库等智囊机构来说,想要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就没法指望直接使用它了。当然,除非你是兰德这样与军方合作关系密切,得到军方直接委托、向你开放相关系统使用权的机构。

于是,就需要一种简化的方法。

美军的战术级兵推软件,界面非常接近策略类游戏

其中一种就是军民两用,相对简单,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计算机推演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谈到的类似《现代海空战》(缩写:CMANO)、《命令:现代军事行动》(缩写:CMO)这类相对简化的军事推演游戏了。CMANO和CMO本来就是基于早期参加美军相关推演软件落选的一个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这家公司也有"专业版",面向智库和军方出售,相比民用版本就有更多的参数可以设置,也有更多的细节。

之前我们看过美军在2017年提交的《雷霆万钧:中国火箭军战役行动》这样的报告,就是直接用CMANO的专业版作为推演工具,其中专门有一个部分是根据美军弹道导弹实际飞行参数来演算和矫正工具中对于弹道导弹飞行时间计算的内容。

一般来说,因为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大家总会对这类的报告更"高看一眼"。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智库机构不用这些计算机推演工具,而直接用人力推演,这样的推演在具体军事行动过程中涉及各种数字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可视为无意义。因为通常这种推演的算子无非是"正面,完全状态","翻面,损失一半",以及"拿掉,完全消失"三种状态,你跟我说一个旅几千人说没就全没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嘛,所以CSIS报告中什么台军死亡3500人、美军死亡3500人、解放军伤亡1万人这类说法,基本上就是在瞎扯淡。

至于用一个回合制桌面推演来说台湾能抵抗70天什么的,就更是在开玩笑了。它这里面一回合大概就是一周,也就是说,哪怕台军一个单位被打的只剩一口气,回合一过,它就能硬生生活到下一回合,也就是一周时间……这不是开玩笑是啥嘛?

这类推演能够体现的是一种"趋势",比如这次的CSIS报告,其中24次推演根据不同规则大概分为几种情况:

基础(美军和解放军战斗力相当,台军战斗力是解放军的0.75),美军介入,规定回合内解放军未能拿下台湾,中美都遭到严重损失,双方形成僵局,但趋势有利于解放军。

乐观(台军战斗力和解放军1:1,解放军导弹数量有限,美军战斗力压倒解放军),美军介入,规定回合内解放军海空兵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但美军同样有严重损失。

悲观(主要是解放军导弹数量按照"实际情况"来),美军介入,解放军拿下台北,但规定回合内未能解放全岛,美军遭严重损失。

孤立,美军不介入,解放军在规定回合内拿下台湾。

末日(和基础规则的条件相同),不设任何回合数限制,持续进行推演,最终解放军将可以彻底消灭地图范围内美台日军队。

美国人一厢情愿的攻台,比诺曼底还不如的登陆,士兵呐喊着冲向机枪阵地

实际上的攻台,蹈海而来的全是两栖装甲车,滩头上看不见一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