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门的话题又来了,而且这个话题太切合实际了,"大规模核酸取消后感染人数如何预估,如何合理预估社会面感染人数"!
昨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27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364例。很多人都很好奇,现在已经取消全员核酸了,这个数据是怎样统计的!
自国家出台"新十条"措施,提倡非必要不核酸以后,很多人感觉自己不舒服是通过抗原检测证明自己有没有感染。然而抗原检测阳性并不被统计在官方的感染名单中,这意味着,社会面的感染可能远远超过每日通报的感染人数。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对社会面的感染人数进行统计变得更加困难。取消大规模核酸后,疾控部门把关注点放在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一些重点人群,这些人依然有相应的核酸检测要求。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不就是以点带面去实现全面扩散!专家都说了80%到90%的人会感染,按照专家一向保守说话的原则去听,那不就是几乎全面感染?
感染人数报告已经没有意义了,感染高峰期应该就在一两月之后。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统计好重症人群,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它们的地方。作为普通公众,以后大家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目前比预测整体感染人数更有意义的是,要知道可能会出现多少重症的患者,我们的医疗资源够不够应对。以前看行程码就能进医院了,现在进医院要排长队做核酸,然后核酸要十几个小时才出,还要赶在核酸过期前进安排时间请假医院。
感染人数是如何统计的,应该会有对应的评估模型,再加上放开前的数据做参考,应该还是能预测的。另外如果有评估模型,对可能产生的医疗及对也得有预案,否则以后很可能出现医疗挤兑的悲剧,做到未雨绸缪。
一部分感染数据主要通过自测抗原后,阳性可向社区上报,这情况虽然可能出现漏报,但如果检测量很大,那么仍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那么阳性感染者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这个问题专家说了,无症状就是什么不适的症状都没有,只要咳嗽或者发烧都算有症状,不严重就是轻症。好多人阳了以后,就是自己在家里吃吃药,喝喝水,并没有上报自己的感染数据。
统计的数据对于专家来说,可能对其做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这些数据只是一个数字,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果不是单位要求或出行需要或者可以申请带薪假期,真的没必要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