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油市却不涨反跌。
这背后扰动因素不少,无法用单一因素定论。
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存在着相关关系。结合过往历史整体来看,在很多时候,原油价格和美元价格负相关:美元是原油主要计价货币,美元下跌,那么要想买到同等的石油,就需要支付更多的货款;反之,美元走强,油价就有下跌空间。
不过两者关系并非这么简单。
美联储进入12月议息会议前的缄默期,但某些数据和指标显示,美联储平抑通胀的任务仍未完成。美国供应协会(ISM)发布的11月非制造业PMI从近两年低位反弹,ISM服务业就业指数与非农数据反映了同一种趋势:用工需求依然旺盛。这加剧了物价回落的不确定性。
这不仅意味着通胀背景下"花销上升、需求减少"的传导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在通胀顽固、激进加息、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全球风险资产都将战战兢兢--下周美联储将举行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市场预期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这一点可以从美国股市找到部分佐证:纳指已经连续两天大跌近2%。
美股昨夜全线收跌 Wind截图
供给端,"OPEC+"维持减产和欧美制裁俄油,都不意味着全球石油供给会快速走向紧俏。
根据"OPEC+"第34次部长级会议,从今年11月至2023年底,"OPEC+"仍将会维持石油产量每天减少200万桶的石油供应。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认为,原油需求端低迷仍然存在,市场仍可能供过于求;二是考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原油库存水平再次回升,会进一步冲击油价。
科威特石油部长阿尔-穆拉(Bader al-Mulla)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飙升和高利率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是"持续谨慎"的原因,OPEC+希望确保市场稳定。简言之,"OPEC+"坚持减产背后的预判是:根据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原油不至于"供不应求"。
欧美各国的"俄油限价"制裁,它对油市的影响目前也不明朗。
据报道,目前的60美元限价本身并不构成限制俄油出口或生产的阻碍;此外,欧盟和美国也给予原油市场45天的过渡期。况且全球大部分石油贸易都以远期浮动价格计算,如要一些国家遵守所谓"价格上限",就要用固定价格来购买原油,这也不太常见。
众多因素交错下,与其说油市意外下跌,不如说现有数据,无法对油价短期、快速上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