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您在当地有结交土著朋友吗?
胡勤旺:我能交到一些中东朋友,但不是卡塔尔当地人。因为他们当地人的数量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若谈与卡塔尔人的交往,可能就只是在一些工作中会有接触。
观察者网:卡塔尔本地人口应该是31万左右,外来务工有200多万人。一些自媒体在科普卡塔尔时,称这31万卡塔尔人"只有富人和超级富人之分",在您看来是这样子的吗?
胡勤旺:这个说法也没错。可能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富人,但是他们自己内部贫富也是有差距的。
观察者网:因为卡塔尔或者说中东看上去实在是太"壕"了,所以国内很多网友调侃想过去打工,就算是扫地都行。若真跑过去找工作,实际待遇大概会怎样?
胡勤旺:网友们说的这些也是一种刻板印象,调侃归调侃,实际上薪资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卡塔尔确实有钱,但他们只对持有本国国籍的国民负责,并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给予外国人更好的待遇政策。不过,同是受教育程度高,持有西方国家的护照,相比亚洲国家的护照,可能在找工作上会更容易一些。
·"基建狂魔"
观察者网:最后聊聊中国基建。卡塔尔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卡塔尔也提出了自己的"2030国家愿景",因此未来两国间势必有更多合作。就您的工作经验来看,中企和中国员工在卡塔尔乃至中东承建项目的过程中,应多注意哪些问题?
胡勤旺:首先要注意避免不同生活习惯带来的不愉快。总的来说,只要你按照他们的既定规则来做事和生活,大体是没有问题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
我在不同的国家生活和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尊重当地的习俗和规则,这是最简单的要求,只要了解清楚了、做到了,基本是不会有问题的。哪怕你是在国内,从一个市到另一个市,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当地习俗而做出一些冒犯的举动,也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沟通和合作。
观察者网:在这些国家,若犯了酒瘾,怎么办?
胡勤旺:政府有开设专门的售卖点,依法售卖各种各样的啤酒、洋酒以及猪肉等;你只有在这个专门的售卖点里才能买到猪肉。而且你得亲自去买,需要拿着自己的工作居留证去政府部门办理一个可以购买酒的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似乎也会限定每个月的购买额度。我们有去买过。
要注意的是,酒或猪肉只能在自己的私密空间里享用,不能大摇大摆地提着一瓶啤酒在马路上走着喝,那肯定是不行的。公共场所基本是禁酒的,不过部分高级餐厅也许可卖酒,你可以买,但是只能在餐厅里喝,不能带出去。
观察者网:中国是"基建狂魔",这称呼您应该不陌生。大部分人更多是见证者,提及这词满是自豪;而您是实际参与者,切实的经历可能给您带来更深层的情感与认知。那您如何看待这词?对于中企承包海外基建,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优点是"性价比高",您认为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团队,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