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到浪尖,增额终身寿险何去何从(3)

2022-11-21 09:23  北京商报

对于银保监会要求各公司排查报送,国君非银分析师刘琦欣、谢雨晟等在相关研报中表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为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在销售增额终身寿险过程中存在提高保额复利设置、支持全额减保、费用大幅超支等问题,将受到重点监管。

业内一位精算师则表示,这是监管在预警部分保险公司增额终身寿险的利差损和费差损,由于部分中小公司依赖保费规模,如果投资收益水平难以匹配预定利率,未来偿付能力会承压。

或出现利差损

增额终身寿险是一种重资产投入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利率或长期处于低位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压力是巨大的,容易带来利差损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市场上的一些热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终身保额复利率接近3.5%,保险公司在经营增额终身寿险过程中,真的会面临利差损吗?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指出,大多数情况下,增额终身寿险的保单利益是以现金价值为基础,所以,保额按照接近3.5%复利增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受其投资收益的影响。

同时,杨泽云表示,确实有不少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号称按照接近3.5%的复利增加。但一方面,基本上保险期限都在30年以上(3.45%左右),要达到3.48%的复利收益,基本上都要到50年以上。而现实中,可能很多人是准备在投保后10年或者20年以内就通过减保的方式获得现金,此时的现金价值收益距离3.5%较远。

对于增额终身寿险是否会带来利差损问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这要看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较强,在经营增额终身寿险过程中还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保险公司投资能力比较弱,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回报,就有可能造成利差损。

刘琦欣、谢雨晟则在相关研报中表示,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具有保证收益且长期收益可达3%以上的高度稀缺产品,预计短期受到市场追捧;但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险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

理性看待"炒停"

谈及增额终身寿险后续的发展,徐昱琛表示,从银保监会要求来看,保险公司需要自查是否触碰三条"红线",分别是: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五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如果产品存在触碰上述"红线"的情况,可能需要按要求下架。

对于未来的产品设计,徐昱琛表示,未来产品定价利率和产品的附加费用率等会有更严格的限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未来要设计高性价比产品会有比较大的难度。

刘琦欣、谢雨晟则认为,预计长期保险公司将考虑降低预定利率或降低减保权益限额等来应对利差损风险。

从当前市场反应来看,虽然银保监会只是要求4款产品下架,却有不少保险营销人员在朋友圈制造焦虑,声称"3.5%即将淡出,成为历史的稀缺品""部分产品将要下架停售"。

对于保险营销人员的炒停行为,上述精算师表示,需要消费者理性看待,增额终身寿险只是保障工具,重点不是产品稀缺性和产品好坏,而是消费者是否真的有保障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陈婷婷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