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阳光如瀑,大地仿佛被一层金色的纱幕笼罩。当7月15日这一天悄然而至,我们知道,又一年的"三伏天"开始了。入伏,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正式拉开序幕。老人说"热不热,看入伏",今年的三伏天会特别热?
淋伏头,晒伏尾
伏头也就是进入初伏的头几天,尤其是入伏的第一天的天气走向,对于以后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淋伏头,晒伏尾,意思是说刚刚进入伏天,如果出现了降水,那么在三伏最后的阶段:末伏的时候,阳光会很炙热,这也侧面的说明了天气会比较的干旱,降雨很少。
雨下公伏头,热死老牛;雨下母伏头,三伏穿袄
也就是说,如果是在公伏下雨,那么后期的天气将会比较炎热,连老牛都吃不消。
如果是在母伏下雨,那么后期的天气将会变得凉爽一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伏穿袄,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天气炎热,确实需要一些雨水的帮助。
雨打伏头,晒死耕牛
这句农谚流行的地区比较广,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入伏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整个三伏天期间可能会以炎热为主。热到什么程度呢?连耐热的老牛都受不了。
当然,这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表达接下来的三伏天会比较炎热。
雨水淋伏头,晒到末伏尾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入伏"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以晴朗炎热的天气为主,并且,要一直持续到"出伏"前后。
类似的农谚还有"伏头有雨,旱伏尾。"表达的意思相近。
按上面农谚的说法,如果"入伏"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三伏天会是比较炎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