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酿成大祸!李在明倒地,能挽救他的政治生命吗?(2)

2024-01-03 15:33  中国新闻周刊

1月2日,韩国釜山,李在明遇袭后,左颈部受伤,流血倒地。图/视觉中国

1月2日,韩国釜山,李在明遇袭后,左颈部受伤,流血倒地。图/视觉中国

荒唐一幕

除了袭击者动机之谜,韩国舆论的第二个疑问是:在袭击者早有预谋、有所行动的情况下,警方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威胁,阻止悲剧发生?

1月2日上午,金某向李在明发起"贴身攻击"时,来自釜山江西警察署的约50名警员就在现场。然而,这些警察并非韩国警方为李在明配备的安全保卫团队,其主要职能是疏导人流、管理交通,并应对一般性的紧急情况。韩联社称,由于袭击者头戴着"支持李在明"字样的帽子和头带,他"被误认为是支持者,没有被提前识别为危险人物"。

雪上加霜的是,当地政府没有为高层人物参加的政治活动准备急救车辆,事发地加德岛又地处郊区。1月2日上午10时40分,接警13分钟后,第一辆救护车才姗姗来迟。但这是一辆森林救护车,无法运送病人,医护人员只能在现场急救,直到10分钟后另一辆救护车到来。

现场记者记录下了令公众震惊的场面:在20多分钟的等待中,共同民主党官员们慌乱地用纸巾和手帕为倒在地上的李在明止血,另一些人试图用雨伞遮挡李在明并请求"不要拍摄",现场不断传来"救护车什么时候到?""有医生护士吗?"等紧急呼喊声。

这荒唐一幕是如何发生的?韩联社介绍,一般情况下,考虑到风险等级较低,韩国警方不会为总统之外的主要政治人物设立单独的安全小组。只有法定的正式竞选期间(选举日前14日开始),警方才会为包括李在明在内的主要政治人物建立"专门保护小组",提供约百名经验丰富的贴身安保警察。

"在韩国政治文化中,与选民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一直以来,政客们都不想过多地保护自己。"权起植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正因为如此,在2006年朴槿惠遇袭事件之后,国会也没能通过加强对政治人物安保的法令。

今年,李在明享受贴身安保的开始日期是3月28日。但现实是,政治人物会在正式竞选日期之前就开始政治集会和巡回讲演活动。就在李在明遇刺的同时,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主要领导人韩东勋也在保守阵营的大本营大邱开始了选战造势。刚刚卸任法务部长官的韩东勋一改温文儒雅的形象,跳到椅子上和支持者们打招呼,身边同样没有贴身安保。

然而,李在明、韩东勋等人理应得到韩国警方更好的保护。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街头政治活动时遇刺身亡。此后,很多国家的警方都加大了对现任和前任政治领导人的安保措施。

1月2日中午,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表示,已责成釜山警方成立调查本部,对案件展开深入调查。尹熙根还表示,警方将立刻加强对"关键人员"的个人安保,"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当天,大邱警察局为韩东勋派去了240名警用安保人员,韩东勋方面则直接取消了在大邱的后续行程。

尹熙根2022年8月被总统尹锡悦任命为韩国警方的最高负责人。当时,他的提名听证未获国会通过,尹锡悦以"国家治安首长不可空缺"的理由直接任命。2022年底,尹熙根因在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中处置不力,遭受舆论批评。他鞠躬致歉,但并未引咎辞职。

因祸得福?

谴责袭击者,祝福李在明恢复健康,成为韩国所有政治人物1月2日的一致表态。被认为一直试图将李在明"送进监狱"的韩国总统尹锡悦说:"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韩国社会决不能容忍类似暴力行为。"其所属党派国民力量党的议员们,则收到了党团的统一指示:"除了'希望李议员康复'之外,不要发表不必要的言论。"

更受舆论关注的是进步阵营两位政治人物的态度。前总统文在寅表示"这是不可原谅的恐怖主义行径",前总理李洛渊也表示"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惊和愤怒"。李洛渊同时宣布:原定在2024年第一周发布的脱离共同民主党、另组新党的计划,将"暂时搁置"。

四个月前李在明24天的破纪录绝食,以及共同民主党领导层的更替,并未阻止韩国进步阵营在最近几个月进一步分裂。2023年12月30日,李在明上一年度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是和李洛渊在首尔的一家餐厅共同度过的。在李洛渊放出"2024年独立组党"的消息后,两位进步阵营领导人进行了一次私下会谈,寻求在新的一年组建"临时联合领导"的可能。

双方的消息人士都表示,这次"年终会谈"未能消弭分歧,李在明要求李洛渊不要分裂政党,李洛渊则要求李在明在选举前辞职让贤,但双方都没有答应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李在明计划在2024年1月2日上午出席完釜山的活动后,中午就去庆尚南道梁山市平山村,拜访卸任后隐居于此的前总统文在寅。这也是文在寅2023年9月探望绝食中的李在明后,二人第一次为政治事务而会面。

韩国历史上,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内部的党派分裂、更迭都是常态。2022年的总统选举中,以"进步阵营特朗普"面目出现的李在明,对文在寅颇多批评,这也成为李洛渊等党内大佬"反明"的理由。

但和传统不同的是:从初选到大选,2022年选举都是一场各方抹黑其他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选战,被国际舆论视为突破了韩国政治的"下限"。2022年3月选举日前,时任共同民主党党首宋永吉在为李在明助选时,甚至被一名70岁老者用锤子击打头部。

对抗持续到2023年,共同民主党内的交锋已经变得更加暴力,一些激进的李在明支持者甚至组织扔鸡蛋、短信轰炸恐吓等行动。与此同时,尹锡悦政府"不将李在明视为国政伙伴,而是视为检控对象",也让朝野两大党的对抗激化。

李在明流血倒地,是否足以结束这些明争暗斗?经历过进步阵营内部斗争的权起植坦言,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我认为李洛渊的独立建党行动还会继续下去,不受这次事件影响。"他说,"政治是讲求'供需原则'的,李洛渊周围聚集着许多有参选需求的人。有需求,就有建党的推进力。"

1月2日晚些时候,接近李洛渊的消息人士已对外表示,李洛渊的"出走"计划并未取消,只不过目前的时间表是"灵活的"。另一边,"挺明派"议员则将团结与否上升到了道德高度,认定"分裂建党已经不可能","可以攻击进行手术的李在明代表吗?"

李在明遇刺后,共同民主党议员安民锡表示,他最近也收到了死亡威胁。他认为,所有政治人物都必须开始进行"绝望的反思"。韩联社亦罕见发表社论指出,当前韩国政界"陷害和分裂对手,阵营政治被推向极端"的情形令人担忧,"在派系纷争愈演愈烈、选举负面情绪容易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人们担心针对政客的暴力事件会再次发生"。

这篇社论还呼吁政界不要再出现极端冲突和对抗,以免酿成又一场悲剧,韩国民众则"必须通过选票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从各方表态看,进步阵营内外的争斗都不会就此消弭。李在明的政治生命,尚未度过"生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