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模式的成功,有几个特点是值得其它地方学习的。
一,它的开放性思维比较突出。比如,苏州很早就确定了"拥抱上海"的发展方向,从交通、产业合作等诸多方面,都积极向上海靠近。这与一些地方在发展战略上的左右摇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发展定位下,工业园区自然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毕竟,上海所具备的政策、信息、产业优势,恰恰是园区发展最需要的。当然,这种开放思维,在后来对待外资的态度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也是苏州园区模式最为人称道的一点,这其实也可以说是学到了新加坡的精髓。而这种规划的稳定性,或者说传递出的对规划、规则的尊重,有利于稳定企业的预期,成为营商环境上的重要加分项。
当然,这些特点,在客观上也与苏州的客观市情有关。比如,相较于一些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苏州获得的政策资源相对较少,在大肆开发上的"诱惑"可能也相对更小。另外,苏州各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大手笔"规划"的空间也相对没那么大。这些应该都利于规划实施的稳定。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苏州所身处的江苏,或者是更大范围的长三角,都属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的区域,但同时苏州相较于上海、南京、杭州等高级别城市,自身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号召力,所以,也会多一些发展上的危机意识,比如,在营商环境上可能会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更倾向于向外借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苏州所面临的一些"尴尬",反倒可能增加了其发展上的"斗志"。这或是苏州工业园区乃至整个苏州,能够脱颖而出的部分隐秘原因。
【3】
当然,发展到今天,苏州也确实面临一些压力。
比如,近年来强省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省会城市对资源的集聚能力不是更弱,而是更强了。这种趋势,自然不是很有利于包括苏州在内的普通地级市的发展。
此外,外部发展环境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给外向型特点非常突出的苏州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挑战。包括近几年苏州出现的外企搬迁现象,也一再另外界对"苏州模式"的未来产生疑问。尤其是近一两年,苏州GDP增速有所放缓,更加深了外界的质疑。
但从长远看,苏州这样的城市,虽然仍是普通地级市,但未来发展依然还是值得看好的。毕竟,它在产业方面的能级就摆在这里,且由于在产业升级上起步较早,已汇聚了比较丰富的包括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在内的发展要素。同时,对外资的依赖度也在明显降低。而这次晋级,相信能够进一步解除苏州过去在发展上所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