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确:自伤自残威胁对方构成家庭暴力(3)

2023-12-01 13:58  中国新闻周刊

精神暴力更难被认定

过去,家庭暴力往往是关起门来的"自家事",但在近年来,随着许多家暴受害人站出来指控施暴者、维护自身权益,"家暴"逐渐成为公共议题。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委员会主任王幼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家暴的发生难以预料,且一般发生在家中,很难被他人知晓,事后,很多受害者没有及时报警,没有及时留证、做伤情鉴定的意识,这也导致家暴的举证仍有一定难度。

中国新闻周刊也注意到,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许多文书中,无论是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还是申请离婚的纠纷案件,尽管申请人提及遭遇家暴、威胁、恐吓等经历,但往往因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或证据不足,无法被认定。

王幼柏介绍,家庭暴力常见的证据包括报警回执、报警笔录,视听资料、伤情照片,医院的诊断证明、门诊病历、收据发票等,以及伤情鉴定、家庭暴力告诫书,保证书、忏悔书、承诺书和短信、微信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

在司法实践中,家暴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王幼柏说,家暴需要有效认定存在连续性的伤害行为,并将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被法院认可。例如,除了提供因家暴造成伤害的证据,还要证明伤情确实由施暴者造成、家暴的程度和次数等,这也是家暴难以被认定的原因。

"作为受害方,在遭遇家暴时,不仅要敢于对施暴者说'不',还要学会怎么收集家暴证据", 王幼柏提醒,如果发生家庭暴力,当事人应当及时报警,或寻求妇联等相关机构保护,甚至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不过,他也提到,即便是申请到人身保护令,也只是起到威慑、警告作用,很难完全制止家暴的发生。

至于冷暴力、语言暴力、威胁、恐吓等精神暴力,则更难被认定。"在实际案件的处理中,一是难取证,二是形成的心理伤害难以评级,比如长期的冷暴力导致当事人抑郁,这很难认定是不是家庭原因造成、由谁造成",王幼柏说。

张荆也给出了同样的观点。她称,大众理解的家暴和法律认定的家暴存在一定差异,而精神暴力的认定也是有限的,它要求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以一种侮辱性的行为去攻击对方,进行人格上的打击,才能够得上。

"在实际生活中,精神暴力更多是言语性的,很难及时保留证据,但像是发微信进行辱骂、攻击,如果保存好这些证据去申请人身保护令,法院也会认定",张荆说,司法实践中,单独认定精神暴力存在难度,但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同时存在的情况则更常见,因此她建议,无论是遭遇哪种暴力,要尽可能详细、完整地保留原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