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为什么怕水,什么意思

2024-05-26 17:02  头条

"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为什么怕水,什么意思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快要来临时,我们总能听到这句熟悉的歌谣,如今已经进入小满节气,端午节越来越近了。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五节、粽子节等,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今年端午节的时间在6月10日,而夏至的时间为6月21日,端午节的时间在夏至之前,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是"早端午",老话说"早端午凉飕飕,晚端午热死牛",说的就是"早端午"预示着夏天会相对凉爽,而"晚端午"预示着夏天会非常炎热,至于老话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星象崇拜,每到仲夏五月初,苍龙七宿的位置在正南中天,处于"中正"之位,"正"表示"端"的意思,"中"有着"午"的意思,亦谓"端午"。到了汉末魏晋时期,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端午节被赋予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其中流传得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

端午食粽是我国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至于端午节为啥要吃粽子,这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忠诚于国家,忧国忧民,却因遭受奸人陷害,流放他乡。在流放期间,屈原目睹了楚国的衰落和被侵略的苦难,深感绝望和无力回天,最终选择了投汨罗江自尽。屈原的离世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哀悼,人们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于是纷纷将饭团丢入江中,希望这些食物能够喂饱鱼虾,从而保护屈原的遗体,这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越来越近了,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节的的水有啥怕的?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七月半是我国民间的鬼节,传说这天地狱之门会打开,因此这天晚上我们要祭拜祖先以及游荡的亡魂。在我们老祖宗看来人死后会通往另外的世界,在中元节这天晚上我们要给祖先烧纸钱和纸衣,其目的就是让逝者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安逸,这虽然听起来迷信,但是反映了逝者与生者之间的血脉亲情,这是一种追孝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不忘本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说不怕七月半的鬼?提到鬼虽然人们会感到害怕,但是这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人们相信只要内心坦荡、充满正气,自然不怕神鬼侵犯;正如老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行为正直,那么自然就不会害怕任何超自然力量的威胁或者报复。

那么"端午节的水"有啥怕的?

人们之所以怕端午节的水,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从习俗来看,端午节下雨会影响节日氛围。端午节这天的习俗非常多,如赛龙舟、采草药、跳钟馗、放纸鸢、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像有些活动需要在户外进行的,特别是赛龙舟,它不仅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也是人们展示团结和竞技精神的重要方式。

然而,如果端午节当天下雨,尤其是大雨或暴雨,很多户外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赛龙舟可能因为水流湍急或安全问题而取消或推迟,其他如户外庙会、集市等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原本热闹的节日氛围就可能被削弱,人们的节日体验也会打折扣。

第二,端午节下雨,会增加安全隐患。端午节期间正处于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河边或水域附近玩耍以消暑,但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首先,即使端午节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河水的温度仍然相对较低,人下水后可能会感到寒冷刺骨,这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如抽筋等,从而增加溺水的风险。

其次,端午节后降水频繁,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去河里玩耍或游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遇到山洪暴发或其他突发情况,人们可能无法及时逃脱,从而导致溺亡等严重后果。

第三,端午节下雨不利于农业生产。端午节前正是麦子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间段人们非常害怕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持续的阴雨天气会导致未来得及收割以及晾晒的麦子出现长霉、发芽的现象,要知道古代没有先进的机械,麦子的收割、脱粒、晾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果出现持续性的阴雨天气,那么就会导致麦子丰产不丰收,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有钱难买五月旱"的说法。

而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端午节下雨不是好的兆头。农谚说"雨淋端午节,当月无干土",说的就是如果端午节下雨,那么就预示着往后一段时间雨水都会非常多,这非常不利于麦子的收割以及晾晒,因此就有了"就怕端午节的水"的说法。

总结,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鬼是虚无缥缈的,而粮食是实打实在的,在古代人们更加害怕吃不饱,因此对比起来人们更加害怕端午节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