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成立仅不到半年的BSW初次参选便就斩获6.2%的支持票,超过自民党(5.2%)和在野的左翼党(2.7%),创下历史。在德国东部地区,BSW更是获得了13%的选票,仅次于AfD和在野党基民盟(CDU)。
根据党魁莎拉·瓦根克内希特的说法,"这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未发生过"。德媒介绍,瓦根克内希特在德国是位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她曾经是左翼党的一员干将,去年退出后于今年1月宣布建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党。瓦根克内希特将自己定义为"爱国左翼",但被批评者抨击是"极右分子"。
研究BSW的政治学者扬·菲利普·托梅切克(Jan Philipp Thomeczek)曾对德新社分析说:"BSW填补了一个空白:偏向左翼的福利政策和偏向右翼的社会政策。"例如,该党主张德国争取更高的养老金和更高的最低工资,但在气候保护和接收难民方面应该放慢脚步。
另一边,在法国,马克龙所属的复兴党得票率(13.83%)在6月欧洲议会选举中不及极右翼政治人物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31.37%)的一半。马克龙随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举行选举。然而,舆论分析,马克龙看似"破釜沉舟"之举或让对立阵营反超,进而拱手让出内阁总理位置。
6月30日,法国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首轮投票。当晚公布的出口民调显示,国民联盟以34%的支持率领跑,随后是新成立的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NFP),得票率为28.1%,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联盟"在一起"得票率为20.3%,排名第三。
法国国民议会即议会下院,设577个议席。按照程序,首轮投票中候选人在选区内得票超半数者直接当选;如果无人过半,则得票率排名前两位且不低于12.5%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最高者当选。
据法新社,首轮投票后确定赢得议席的76人,几乎全部来自极右翼和左翼政党。这意味着剩余501席的归属需经由7日第二轮投票决定,一般两到三人角逐一席。
在此背景下,法国中左翼和极左翼阵营领导人均呼吁各选区排名第三的候选人弃选,以免分流本阵营选票,从而给国民联盟以可乘之机。截至当地时间2日晚6时,也即报名参加第二轮投票的最后期限,共214名候选人弃选,其中超过126人来自NFP,78人来自以马克龙所属"复兴党"为首的中间派执政联盟"在一起"。
只是,据路透社和英国《金融时报》分析,候选人弃选并非必然转化为中左翼盟友的选票,先前支持这些候选人的选民可能不参加7日投票,甚至转而投给国民联盟。益普索集团民意调查分析师马蒂厄·加拉尔(Mathieu Gallard)推断,第二轮投票中似乎难有政党赢得绝对多数议席,而国民联盟依然"非常、非常可能"赢得最多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