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再奏效”,中国被迫入局,7国终于谈妥,先对中国出手

2024-06-12 21:13  头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句话用来形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污蔑"再合适不过了。

近期,美国为首的G7集团联合发声称:警告中国的小型银行不要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

令人唏嘘的是,他们在谈及时也只是"怀疑",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证据却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叫嚣,其有恃无恐的态度可见一斑。

而最为讽刺的是,身为G7集团的一份子,美国在"声讨"中国协助俄罗斯的同时却暗自扩大了对俄的贸易额,并且还堂而皇之的找各种借口来给中俄贸易"扣帽子"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行为充满了霸权主义的气息,难道他们所谓的制裁是指俄罗斯只能和美国进行贸易么?面对西方国家刻意针对,我国又该如何"明哲保身"呢?

西方国家再次给中国行业"扣帽子"

近期,西方G7峰会的矛头再次对准了中国,这次瞄准的不是贸易企业,而是我们的银行业。据悉,七国集团正密谋在近期联合对中国小型银行发出最后通牒,理由是这些银行涉嫌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

俄罗斯被冻结海外资产的先例犹在眼前,现在轮到中国银行们戴上了"帮凶"的帽子。一向自诩规则捍卫者的西方大国们,何时淡忘了"无罪推定"的法治原则?

凭一句"怀疑",就要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这般双重标准岂不是太过荒唐?

小型银行们无疑是这场围猎游戏的第一环。它们资产规模较小,国际业务占比不高,在西方看来可谓手到擒来的猎物。

如果说大象畏惧老鼠,那是因为群鼠蚕食终致千疮百孔。小银行们倘若被逐一拿下,西方对中国银行业的围堵只会愈演愈烈。

环球网 2024.06.11 《围堵中俄贸易,G7要警告中国小型银行?专家:西方已陷入"非常焦躁"状态》

当下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风云诡谲。俄乌冲突引发的连锁反应余波未平,美欧日主导的七国集团又迫不及待找到了新目标。

他们口口声声谴责所谓"帮凶",实则按捺不住掠夺的野心。置身狼群环伺的险境,中国该如何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一边污蔑中国,一边加大对俄贸易?

美国对华接连出招,犹如连续剧般一集比一集精彩。先是以产能过剩为由,拿中国电动车开刀,加征高额关税;紧接着又甩出一张"支持俄乌冲突"的王牌,妄图将中国推上道德审判席。

这出戏码似曾相识,剧本也颇为老套,无非是要将中国描绘成不负责任的"坏孩子",进而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可笑的是,编剧恐怕忘了自己也是剧中人。美国自身难保还有闲情逸致编排他人,这不禁让人怀疑,它究竟是入戏太深,还是别有用心?

要知道,美国欠下的债山高耸入云,经济也步履蹒跚。或许在它看来,孤立中国不过是为了掠夺资产铺路罢了。

美式双标的把戏屡见不鲜,但这次似乎玩大了。它一边对俄实施"断臂"制裁,一边却悄悄与俄罗斯做起了生意,贸易额同比大增。

更讽刺的是,那些被美国"封杀"的物品,竟也大摇大摆通过美国港口,来了个惊天大变活人。原来在美国眼里,制裁只不过是个有选择性执行的筐,想装谁就装谁,却从不考虑公平正义。

美俄贸易额竟同比大增,这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要知道,美国可是俄罗斯的头号"克星",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誓要让俄罗斯经济"断气"

可就在这般剑拔弩张之际,美俄贸易额的增长率却抢眼得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华府的表现堪称经典,上演了一出口是心非的好戏。他们嘴上振振有词,将俄罗斯钉在耻辱柱上,背地里却悄悄和俄罗斯做起了生意。

这一手虚张声势,一手暗度陈仓的本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只是不知俄罗斯收到那些印有"美国制造"的货物时,会不会感到万分讽刺呢?

美式双标,早已司空见惯。他们对别国或企业频频亮"红牌",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横加指责,自己却明目张胆地做着同样的事。

这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嘴脸,着实让人不齿。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对待,我国又该如何"明哲保身"呢?

多元化布局,先发制人方为上策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全球市场风云突变。面对各国艰难的抉择,美国却选择了明哲保身。

在俄罗斯身上捞点实惠,顺便再拿中国开刀,这手黑白通吃的本事,倒也十分符合美国的行事风格。可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美方的虚伪嘴脸已昭然若揭,我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面对西方国家步步紧逼的围堵态势,中国若想从容应对,多元化布局无疑是上上之策。

俗话说得好,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就像把命运押在一艘船上,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当务之急是加快去美元化进程,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存度。长期以来,美元的霸主地位为美国提供了一张王牌,让其肆无忌惮地对他国发难。

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虽然稳健,但仍任重道远。打造以人民币为主导的结算体系,构建多元化支付网络,方能为中国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拓展贸易伙伴圈,打开全球市场的大门,也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并进,方能化被动为主动。

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新兴市场国家联系,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必将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下稳健前行。

资产配置同样大有可为。实物资产因其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历来备受青睐。储备战略物资,加强关键领域投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将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而在金融领域,适度分散投资,平衡风险收益,也是明智之举。

纵观全局,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必不可少。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要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

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内需市场,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局,方能在狂风骤雨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