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出梅下雨” 下雨有啥好怕的?

2024-07-02 16:50  头条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听村里的老人说,出梅和小暑撞到一起的时候,这是非常罕见的。

梅雨,又称黄梅天,是东亚夏季风活跃时期特有的气候现象。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2024年什么时候"出梅"?

梅雨季节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特点是湿度大、气温高、闷热、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在气象学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

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今年7月6号这天是小暑,挺特别的,因为小暑那天正好是"辛未日",也就是说小暑这天就撞上了"未日"。

按照咱们的老说法,小暑一到,如果刚好是"未日",那就意味着"出梅"了,也就是梅雨季节结束了。

往年呢,小暑一般是在7月6号到8号这几天里头,但今年它来得早,7月6号小暑一来,梅雨就跟着说拜拜了。所以啊,咱们可以说今年是"最早出梅"的一年。

老话说:"入梅不见月,黄梅不停歇。"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入梅当天是阴雨天,月亮被遮挡不见,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之后的雨水会较多,黄梅雨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那么出梅有何说法呢?出梅时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出梅雨相送,黄梅倒转头

2024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正值"小暑"时节。出梅之日恰逢小暑,"出梅雨相送,黄梅倒转头",此日雨水充沛,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古人云:"小暑满了塘,三伏好乘凉",若小暑时节降雨,则三伏天将迎来难得的凉爽,农谚道出的是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经验的巧妙结合。

今年的出梅日与小暑交节,一旦出现小雨,便可能出现"倒黄梅"现象。倒黄梅天气多因空气湿润、雨带北移缓慢,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一至两周便会结束。俗语有云:"雨后见彩虹",雨水虽然带来短暂的不便,但也为三伏天的凉爽埋下伏笔,这样的天气变化,颇有大自然的智慧在其中。

虽然雨水频繁,但也带来了农田的滋润与生活的清凉。夏季的三伏天,本应是炎热难耐的时节,但由于小暑雨水丰沛,三伏天反而可能会凉爽宜人。古诗有言:"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暑雨中有清凉",此刻的雨水不仅是大地的馈赠,更是未来凉爽天气的预兆。这种自然规律和农谚智慧,正是古人生活经验的结晶。

出梅晴一日,四十五日旱

2024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正值"小暑"时节。古人云:"出梅晴一日,四十五日旱",若出梅当天晴朗,往后便可能长时间少雨,易致旱情。老话说:"十日无雨是小旱",久旱无雨,田地干涸,百姓忧心。此番气象预示,尤需关注。

今年小暑与出梅同日交节,古谚道:"小暑日头大,伏里蒸桑拿",若小暑之日阳光灿烂,三伏天便会酷热难耐。大暑将至,烈日当头,人们出门如同置身蒸笼。出梅若逢晴天,往后日子少雨,需早作应对。

纵然晴天带来干旱隐忧,但夏日酷热,亦有纳凉之法。古诗云:"出梅迎暑日头高,三伏炎炎似蒸桑",夏季虽炎热,若知调适,亦可安然度日。农谚与气象结合,蕴含智慧,正是古人经验的结晶,教人敬畏自然,未雨绸缪。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