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实施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补贴,有何积极意义?

2024-05-23 14:24     央广网

多地实施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补贴,有何积极意义?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最新版《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发布。《指南》显示,杭州再次调整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范围,申请条件进一步放宽。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调整后,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申领3万元生活补贴。

从其他城市来看,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地也在落实类似政策,在发放各类人才补贴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这一政策对于提升城市吸引力,助力青年人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019年,杭州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小马去年从杭州一所高校毕业,现在在西湖区的一家企业就职。小马是北方人,临近毕业时,他也曾犹豫到底是"回老家"还是"留在杭州",但杭州真金白银的补贴,让他选择留下。"留在大城市机会多,但生活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刚毕业还面临租房等等问题。毕业的时候学校就跟我们说,杭州对应届生有这个补贴,能减轻不少压力。所以我就入职了这家公司,连续交够六个月社保,公司HR就会帮忙申请,钱直接就打到我卡里了,身边的同学也都是盼着这笔钱。"

此前,杭州的这项利好政策只针对全日制毕业生。近日,《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公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享受这笔补贴了。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苗霞介绍,本次公布的申请指南,算是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苗霞说:"因为全日制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的政策从2019年来就是延续的,那么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参照他们这种。条件包括第一个要在毕业一年之内至少到杭州来工作并参保一个月,因为我们是鼓励毕业之后尽快来到杭州就业创业。第二个条件要持续参保,满6个月的时候,发放一半的补贴,比如硕士是3万,我们发15,000,等你社保满12个月的时候,发放另一半的补贴。如果你在毕业两年之内不提出申请,哪怕上述条件都符合,也过了补贴申领期限,我们也就不发放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要在杭州的用人单位工作并参保,比如说企业要在杭州登记注册,并且缴纳流转税等。"

2022年,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有多项举措出台。苗霞表示,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补贴的覆盖范围,正是为了更好地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

"我们杭州是全国首批的试点城市,我们这次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我们的补贴范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杭州这座城市对青年更加友好,来推动青年在杭州更加有作为,实现我们这个城市跟青年的双向奔赴、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杭州青年发展的城市建设能上一个台阶。"苗霞表示。

从全国层面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至少有山西、河北、山东、浙江、河南等5个省份的6个城市对人才补贴政策做出完善,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范畴。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具体明确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仅在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非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区分,两者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学历、学位证书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阙明坤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享受人才相关的同等待遇,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阙明坤分析:"从提高城市人才的集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竞争力这个角度很有必要。有利于吸引青年大学生来就业创业,因为未来城市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虽然拨付的钱不是很多,但是能够提升一个城市对人才重视的形象,能够优化城市的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吸引力。现在城市需要的都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内这样的青年人才城市就非常欢迎。这个政策其实也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一个回归。因为坚持推进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发展,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导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城市加入进来,推动配套政策的改革。

马亮表示:"这样一些面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补贴政策,更多的地区和城市进行推广,使非全日制研究生无论是到哪个城市去落户和就业,都能够得到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补贴和待遇,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得到完全公平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未来其实特别需要去关注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并轨和融合,不再去刻意的区分研究生的学制和培养方式。这样的话,我觉得无论是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吸引人才和促进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来讲,都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