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正式签署行政令,涉及3大领域!美国为何顶着强烈质疑限制对华投资?(2)

2023-08-10 13:28  证券时报

商务部发言人认为,美方限制本国企业对外投资,打着"去风险"的幌子在投资领域搞"脱钩断链",严重背离美方一贯提倡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决策,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商务部还表示,希望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不要人为阻碍全球经贸交流与合作,不要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设置障碍。

外交部也对此做出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美方执意出台对华投资限制措施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美方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大搞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其真实目的是剥夺中国发展权利,维护一己霸权私利,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美方此举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工商界利益,其实质是搞逆全球化、去中国化。

中方敦促美方切实履行拜登总统无意对华"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的承诺,停止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立即撤销错误决定,取消对华投资限制,为中美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禁令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陶川认为,拜登此次正式签署的行政命令,相比较此前媒体的报道"打折扣",与2022年2月所提出的完全禁止对中国一些高科技行业的直接投资不同,新的行政令在禁止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被大大削弱了。

陶川表示,该行政令在内容上只包括直接投资(如合资企业、私募股权、并购、绿地投资),但不包括被动式的证券投资。并且仅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计算这三个行业(剔除了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这些行业被禁止的投资可能包括那些"敏感技术",但这些"敏感技术"已经包括在对中国公司和机构的现有出口管制中。

此外,该行政令采取了狭义的投资限制与广泛披露要求相结合的形式。被禁止的投资范围虽然很窄,但美国投资者须向财政部通报其他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交易,作为涉及国家安全的对外投资收集额外信息的一种方式。这种形式也更符合拜登政府与中国"去风险"(相对于与中国脱钩)的战略,即采用"小院高墙"的方式在科技领域实施精准打击。

另外,该行政令不会立刻生效。美国财政部将就限制的适当范围征求公众意见,在45天内接受讨论,随后提出正式的规则提案。

鉴于此前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时,已经表示拟议的对华投资限制"针对特定范围,不会对两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陶川认为该行政令短期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