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如何影响10类人群?

2022-11-13 17:49     新京报

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如何影响10类人群?

资料图

11月11日,"健康中国"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记者注意到,文件明确了缩短密接隔离时长、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叫停随意"静默",也提出跨省"落地检"、准备重症床位及新冠药物等二十条举措。这些举措将对不同人群产生具体影响。

对于此番政策调整,《通知》提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不是放松防控或放开、"躺平"。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密接人员

《通知》提出,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高风险岗位从业者

《通知》明确,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风险区域居民

对于"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通知》提出将加大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风险区域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