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国对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没有松懈,不过,近年来轻工业的阵地已集中转向二三线城市。
从轻工业代表城市的变化看,轻工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1949-1984年,当时发展得较好的是上海等沿海城市。1984-2002年,改革开放期间,又诞生了许多新轻工业城市,珠三角的中山顺德和南海便是其中代表。2002年至今,在一线城市以金融科技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背景下,轻工业逐步转入二三线城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商品畅销世界的义乌、温州、宁波,以及因轻工业(纺织和玩具制造等)较为发达但重工业未发展起来、渐渐被遗忘的经济特区汕头。
绕不开的坎
无论是城市的迁移,还是制约轻工业发展的因素而言,成本高、利润低都是轻工业绕不开的坎。
湖北省随州市华禹制衣厂的负责人杨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制衣厂成立初期,厂里只能承接一些数量少、做工简单的夏衣单子,月产量5万件左右,总厂一件简单成衣加工价格是4元,合计一个月20万元的毛利润,给100多名工人发工资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我国轻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人工成本与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我国轻工业追赶型高速发展,形成了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研究员彭绍仲指出,"但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欧美国家信贷消费和市场需求下滑、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轻工业的崛起,这对我国轻工业行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新的形势,应采取相关政策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彭绍仲提出了六条建议:第一,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也要转型升级,支持创新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发展,同时应为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原创性项目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第二,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风险分担机制。对自主投入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愿意创新并有利可图。第三,建立分类创新的引导、风险分担机制。对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根据其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引导分担机制。第四,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突破关键薄弱环节。第五,建设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第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就轻工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王鹏则认为提高自主研发力仍是未来发展重点。"第一点,要对轻工业领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法降本增效;第二点,要加强品牌宣传,打造中国品牌,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第三点,加大研发力度,加速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优势轻工业门类上,发力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导向的、有技术门槛的门类产品,增加产品竞争力。"王鹏说道。
展望未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世界轻工强国。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中国轻工业现在正在向"强不强"奋进。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