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堃:内塔尼亚胡“王者归来”:四年五次大选后,以色列能否走出僵局?(5)

2022-11-07 08:30     观察者网

由此可见,要想维系这一联合政府的稳定运作,内塔尼亚胡必将在内政外交方面做出更为保守的决策。在已经高度撕裂的以色列社会,任何稍有偏激的政策,都会引发对手阵营和支持民众的强烈反弹,冲击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阿拉伯裔群体,以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已是老问题,斯莫特里奇的改革更是涉嫌让议会和政府插手司法,引发了"摧毁以色列民主制度"的质疑。

更严重的是,一旦内塔尼亚胡阵营顺利组阁,以色列在外交尤其是区域事务中将引发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更大担忧。

阿联酋外交大臣和美国国会议员在大选前的警告已经表明,本-吉维尔和斯莫特里奇的入阁,及其背后以色列新政府的极右翼色彩,本身就是引发以色列对外关系变化的重要因子。2020年以来,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协调下,以色列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实现了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先后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等阿盟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如今,阿联酋外交大臣公开表达立场,把这两名极右翼人物进入以政府视为对阿联酋与以色列关系的破坏,其它海湾阿拉伯国家显然也有类似的顾虑。在此情况下,如果包含极右翼势力的新政府人事安排出炉,即便还未推行什么极端政策,恐怕就会使以色列好不容易实现的《亚伯拉罕协议》成果开倒车,以色列所处的周边环境将更加于己不利。

2020年9月,以色列与巴林、阿联酋在美国白宫签署了关系正常化协议。(图片来源:法新社)

就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美国而言,新政府的极右翼色彩也不利于美以关系的维系。从价值观角度出发,无论是斯莫特里奇"破坏分权制衡"的司法改革,还是本·吉维尔对待阿拉伯裔公民的态度,都是美国无法公开背书的"民主倒退"体现。目前美国国内部分"进步主义"势力已经要求美国减少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给两国关系降温。面对国会和民间的声音,白宫在对以关系上,也不得不更加审慎。

从地区利益出发,尽管以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共同敌人"是美以关系的基础,但历来对伊朗强硬的内塔尼亚胡,始终试图阻挠回归伊核协议的谈判,显然不为美国所乐见。此外,内塔尼亚胡阵营不遗余力地鼓吹在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持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否认、剥夺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与以色列阿拉伯裔的合法名分,事实上背弃"两国方案"(让居住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自建立两个不同国家),直接与美国的政策冲突,也必将持续引爆地区动荡。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右翼-极右翼"政府成型,以色列将给中东地区带来更多的不安和不确定性,也会为本就面临诸多挑战的全球安全形势"火上浇油"。

内塔尼亚胡组阁成功,意味着以色列内部撕裂、对外更不安宁;组阁失败,则意味着以色列政坛僵局继续,民众只能在无奈中走向四年第六次大选。建国74年来,以色列鲜有安宁,一次又一次的选举似乎也不能带来解决问题的答案。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