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美国数十年来对"战斧"不断进行改良,使之保持优越的技术性能,具备打击范围远、飞行高度低、打击精度高等特点。同时,虽然"战斧"是美国常规武器库的"撒手锏",美军却从不轻易示人。以色列曾以答应撤出戈兰高地为条件求购,都遭美军以技术管制为由拒绝。
美军从军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图源:Joint Forces
但是,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从中东调整至亚太,尤其是明确将中俄等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愈发强调"一体化威慑",对其亚太盟国在军备领域的限制愈发宽松。
去年9月,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伙同英国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被认为可能导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崩溃。值得注意的是,将来为澳大利亚核潜艇装备"战斧",也是美英澳三边机制的构想之一。
危及地区稳定
对于购买"战斧",日本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目前,日本执政联盟正在对其安保政策进行审查。其中,是否明确"拥有对其他国家(发动)导弹攻击的'反击能力'"成为焦点之一。
据日媒报道,执政联盟对拥有所谓的"反击能力"基本不持异议,当前讨论的焦点是"反击"的时机和目标。公明党希望严格限制"反击能力"的运用时机,"反击"必须以"外来武装攻击"为前提,但自民党对此态度暧昧。此外,双方在"反击"的目标上也存在分歧,自民党主张"反击"的对象不仅限于敌方导弹发射基地,还应涵盖具有"指挥领导职能"的司令部等,而公明党认为必须限定在"必要的最小范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蔡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明党在安保政策问题上与自民党差异较大,但由于公明党以国内政策为先,在对外问题与安保政策上对自民党的制约可能有限。
可以预见,如果日本最终获得"战斧",其"反击能力"将大幅提高,美日同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这似乎是日本保守派梦寐以求的结果,但却是以亚太整体的和平稳定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