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预算少,越是要把功能放在第一位。解决最大的问题。软装可考虑可回收材料替代,比如旧的门和材料都可以利用。装饰性的东西,装饰画,相册,尽量选用不花钱的材料进行改造。植物选择当地的,便宜又能养活……"
改善老人居住条件
也许是一种刚需
荒糖姐妹决定从上海返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想要照顾生病的外婆。考虑到房子是老人常住,她们在此次改造中做了一些适老化改造:
1.在卧室门口安装了一个感应夜灯,让老人上厕所更方便。
2.院子里设计了壁灯,由于老人怕浪费电,她们选择了太阳能的灯。
3.马桶边和淋浴房安装了扶手,让老人起来时更好借力。尽管外婆用不惯马桶,但考虑到她高血压,偶尔会头晕,马桶还是比传统蹲厕要适合老人。
4.把一些老人用习惯的电器更新升级(比如洗衣机),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5.将家里的东西按老人的使用习惯分功能进行收纳。
荒糖姐妹的外婆外公已经70多岁了,但她们表示"其实老人和小孩一样,他们对新鲜事物也充满好奇,设计的好看他们也"虚荣"也爱炫耀,主要是能做到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审美。"
此次的改造主要针对前院。"后院的棚子放了一些纸皮,饮料罐……外婆卖废品挺快乐的,就让她继续收集吧。他们不太喜欢别人动他们的卧室,我们也只是做了简单的收纳。让他们取东西更方便。"
△外婆外公的卧室一角。在卧室安装了有线电视,他们可以躺着看电视,不怎么玩手机。不识字,也不能用网络电视。
改造过程中另一个难点是年轻人与老人的审美有所不同。"外婆外公会舍不得原有的红木沙发,重朱红色的八仙桌……但是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他们也慢慢看到我们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从之前的嫌弃到认可我们的改造。"梅梅说。
菜地是外婆外公的快乐一角,他们两个人一起打理,皖北春天的时候干旱比较严重,所以他们会浇水,一并把前院的花浇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也能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幸福。
和老人一起住得迁就他们的生活习惯。冬天时老人家用不惯加热器,夏天时老人怕太凉,所以一直没有安装空调,只能安慰自己"皖北夏天也挺凉快,用风扇也行"。做饭时老人的口味偏清淡,她们偶尔会开车到县城开小灶……
此次改造也让荒糖姐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老人家很害怕孤独。老人经常不相信她们会一直陪他们,但那些话只会对着两姐妹的父母说。她们只能向老人解释,除了出差外,她们都会回来。
被改造的不只是房子
或许是两辈人的生活方式
"很多老房子还远远不到要被拆除的时候。但它们存在很多功能性的问题,完全可以在不破坏房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加固、软装、再收纳等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梅梅说。
农村改造目前还是一片"荒芜地",对设计师们来说远比设计城市里的商品房有发挥空间。造厕所的时候,荒糖姐妹引起村里的老人围观。"他们不知道可以申请免费的化粪池改造,想知道坐厕是怎样的。看到我们买二手的瓷砖会疑惑……"
很多年轻人也想要为老人改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认为老房子改造不值得花太多的钱,把预算压缩到2-3w。"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老房子存在功能缺陷问题,但是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就止步于此了。"
有很多人来找她们咨询小院改造。"许多人认为改造就是翻新成商品房,但那在设计师眼中不叫改造。老房子不能像商品房一样翻修,最好的样子是在保留当地的特色、保留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美学优化。"
改农村小院,改的不仅是老年人的生活,还是年轻人的生活。
梅梅相信,农村房子改造会成为潮流,会有更多人注重到农村的老房子。她将改造房子的过程发布到她的自媒体账号上,当天便上了热门,许多人质疑她们夸大农村的美好,宣扬躺平。
梅梅说:"相较于选择自由职业,毫无目标、一成不变的上班加班,更像是"躺平"。"更多人对她们做的事表示支持,很多不同地区的人邀请她们设计。借此契机,荒糖姐妹打算以后一起去不同的城市,为更多的人带去美且实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