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的李渊还不敢称帝,不过随着局势变化,李渊就不得不称帝了,因为不久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宫中,意味着隋朝最后一丝权威性没了,天下正式进入群雄割据时代。
一大群人开始称王称帝,像南梁后裔萧铣就率先在两湖地区称帝,置百官,恢复了梁室旧制。
在这种局势下,李渊如果不称帝,与其他人竞争就不具备优势性。没有自己的旗号,何以争取人心?
而且李渊手中还有一大王牌,就是掌握着傀儡皇帝隋恭帝,而且占据着隋朝都城长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最后通过逼迫隋恭帝禅位于自己来称帝,更具有合法性。
再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他面对的敌人和局势又不同了。
李渊起兵时隋朝的统治已经是分崩离析,而朱元璋参加反元义军之时,元代才走到了80多年而已,虽然各路义军蜂拥而起,而且其内部也是内斗严重,但依旧是拥有强大的实力,大军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可能有人说了,李渊起兵时,隋朝也不过30多年而已,比元代的时间短多了,不过这两者可大有不同。
在大统一王朝之中,一般来说,要么是二世而亡,诸如秦朝、隋朝。要么迈过二世而亡的大关,享国近300年,诸如唐代、明代。
唯独元代与众不同,是迈过二世而亡大关,却倒在百年大关之前,享国只是98年。但是按照一般王朝规律来说,王朝走到了80多年,正是鼎盛时期,或者起码大军战斗力依旧还在,即使不如开国初期,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元代当时就是如此,虽然因为施政简单粗暴乃至混乱,再加上内部严重的斗争,进入衰落时期,但大军战斗力依旧还在,而且不弱。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元代不内斗那么严重,是一致对外,朱元璋不一定可以崛起,更不用说有之后的明代。
在这种局势下,朱元璋后来即使是拿下南京,拥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只能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毕竟元代虽然内部混乱,但还是有一个共识,谁先称帝,就对谁集中火力,先消灭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