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国家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的外戚干政问题。所以说老十在九子夺嫡中看似强势,但其实隐性的制约也更大,失败是大概率的。
再加上由于童年时期的娇惯,导致老十长大后本身能力并不出众,才能有限,很难服众。甚至钮祜禄氏家族自己都没有在九子夺嫡中坚定地站在老十的立场上支持他,反而是大多数人投向了脾气最温顺、久负贤明的老八。
横向对比其他暴躁型的阿哥,显然老八成为新皇帝是最容易向贵族家族妥协的。因此,相对平庸的老十也成为了八爷党中的一员。康熙四十七年,老八获罪,老九和老十四冲出来为其作保,但老十并没有参与此次行动。
转年,康熙大封皇子中,老十胤的爵位仅次于老三老四老五三位亲王。很明显,康熙的这次封王,一方面有康熙拉拢钮祜禄氏家族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康熙的眼中,老十并不属于八爷党中的核心人物。
可悲的结局
康熙大封皇子的次年,便展开了与噶尔丹的战争,当时的蒙古黄教活佛罗桑丹贝坚赞成功帮助清代劝说了蒙古喀尔喀部归顺。康熙帝出于感激给予了他一众头衔,两人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康熙帝去世后,罗桑丹贝坚赞坚持要来京吊唁,哪知舟车劳顿刚抵达京城便去世了。刚刚即位的雍正帝迅速意识到必须派一位高级宗室出面才能稳住蒙古诸部的情绪,他把目光放在了老十胤身上。
虽然雍正帝想得很好,老十本人却非常抵触,一个是老十虽然娶了蒙古贵族女儿为妻,但对蒙古并无感情;其次老十和雍正帝的交情,显然没有和老八、老九深,常年的相处下来他在心里早已对雍正帝颇有微词。
行至张家口时,老十胤就抗旨不尊、伪造圣旨拖延入蒙。雍正帝得知后让时任理藩院尚书的老八来处理老十,结果老八一封劝慰信寄出,雍正得知后勃然大怒,坐实了老八与老十同流合污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