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决定攻打东吴之时,黄权向刘备提出了以他为先锋部队,带领水军去探吴人虚实的建议,但最终被刘备拒绝。在刘备的安排下,黄权转而带领1万余精锐,在江北兵线防御曹魏突袭。
这就导致了夷陵之战打响后,黄权很快就被东吴兵马截断了进军之路,没能参与到这一场战斗中。而到后面夷陵之战蜀汉惨败,刘备兵败逃走,全军不得不撤离之时,黄权等人也同样被阻断了回到蜀国的道路。
归蜀无望,敌人又近在眼前,黄权不甘于就这样投降于东吴。为了保全自己和大军其他兵将的性命以及荣誉,黄权最后做出了改向投奔曹魏阵营的决定。
而刘备也最终没有恼怒于黄权的选择,不仅没有杀害他在蜀国的家人,还对外发表过自己负了黄权的言论。
而杜路、刘宁在直面东吴阻截,面临兵败即死的命运时,出于自身考虑而选择投降于东吴的举动则更容易理解。
除了五位将领分别投降于曹魏和东吴之外,还有一位名叫"陈式"的将领一度踪迹全无,生死不明。
陈式在蜀汉军中,属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又中规中矩的基层指挥官。在夷陵之战中,他受刘备所命,与吴班率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而几乎没有过参战。
也因此,他在夷陵之战中完全不显眼。后来在大军撤退之际,还一度失去了踪迹。但后来他又回到蜀汉国内,被诸葛亮选中,出兵攻打武都、阴平,逐渐成长为了蜀汉重将。
小结: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气怒之下挑起的战役,也是造成刘备实力大减的战役。这场战役最终使蜀汉大军几近全军覆没,是蜀汉典型的失败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