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国葬的这几个细节,细思恐极!(2)

2022-09-28 09:49  补壹刀

第二个细节,是祭坛的设计。

祭坛主背景为黑色,设置了一座梯形状的巨大鲜花台,并模仿了富士山的形状。富士山,是安倍一直的最爱。

祭坛中心最高处挂着安倍晋三的巨幅遗像,下方摆放的东西也很讲究:下方的正中央摆放的是日本国旗,国旗上方供奉着安倍佩戴过的国会议员徽章,以及他生前和逝后获得或追赠的各类勋章、表彰等。

安倍生前誓言要解决被绑架到朝鲜的日本人问题,祭坛上也摆放了他经常佩戴、象征拯救被绑架者的胸针。

祭坛的设计还隐藏着另一层含义。

国旗两侧,分别有一条由白花与黄花打造的道路,一路延伸到最上方。这是设计师借笔直的花道,表现安倍的政治道路。

第三个细节,是菅义伟作为安倍生前友人代表致的悼词。

其实,担任治丧委员长的首相岸田文雄首先宣读了追悼词。他用了 12 分钟的时间极尽溢美之词盛赞安倍。比如引用安倍曾引用过的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名言 " 勇气就是做对的事 ",称赞 " 安倍,你就是有勇气的人 "。

岸田还罗列了一些安倍的所谓 " 政绩 ",最后的落点毫不意外是为自己打广告。他誓言将打造继续让所有人都能发光发热的日本。

但相比之下,菅义伟的悼词更被媒体广泛报道。

以前,菅义伟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位缺乏个性的日本政客,但在安倍的国葬上,曾作为安倍晋三执政时期 " 大管家 " 的菅义伟,少见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菅义伟在现场数度哽咽," 用颤抖的声音 " 感慨命运的残酷。

" 我想见你,共享同一个空间,共享同一个气氛。带着这个想法,我前往(安倍遇刺)现场。在最后一刻,我能够触摸到你温暖的笑容。"

菅义伟着重回忆了两人边吃烧烤边论政事,以及在首相官邸 7 年零 8 个月的共同生活。

最后,菅义伟颇为煽情地做了一个引用。

他提及,安倍晋三办公室的书桌上摆放着《山县有朋》一书。安倍看了一半,折了其中一页的角,并标注了山县有朋怀念伊藤博文的一句诗:" 相谈意甚欢,为国尽公忠。不见故去人,今后世何如。"

其中的心机,不是一点半点。

和安倍一样,伊藤博文也是山口县人,也是遇刺身亡。而伊藤博文每次辞去首相,山县有朋过一段时间总会接上首相的位置,就像菅义伟从安倍手中接过首相一职。

这倒是给菅义伟加分颇多,自民党国会和地方议员在推特上纷纷转发山县有朋的那句诗,有点逢迎菅义伟的意思。

不过,要认识到,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都是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 20 年时间里的日本政坛大佬。后来侵华战争爆发前影响日本政坛 20 年的桂太郎、西园寺公望等,都是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的接班人。

美联社在报道中用 " 罕见 " 一词描述安倍国葬,显然也是注意到 " 国葬 " 这种形式对于日本有着极其敏感的政治和历史意涵。

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武道馆," 再次 " 作为国葬场地进入人们视野。

这座地标性建筑 1964 年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而建,现在平日里主要是体育赛事或演艺活动的场地,东京一些知名高校的开学或毕业典礼有时也在这里举行。

但一场国葬,又让人联想到日本武道馆身上的 " 政治色彩 "。

每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和首相都参加的 " 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 " 固定在日本武道馆进行。有人这次还特意提到,武道馆的北门外侧,就是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

之所以说 " 再次 ",是因为 1967 年前首相吉田茂的国葬就在这里举行。媒体报道大都提到,55 年后的安倍葬礼,是 " 二战后日本第二次为担任过首相的人举行国葬 "。

对现在的日本," 国葬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BBC 驻东京记者的话比美联社直接得多。

什么是日本 " 国葬 "?安倍国葬当天,日经中文网等媒体又发文普及。根据二战前日本的 " 国葬令 ",除了皇太子等皇室成员,还将对日本 " 有特殊功劳者 " 作为国葬对象。

注意,那是在 " 二战前 "。

二战之后," 国葬令 " 被取消,日本没了举行国葬的法律依据。这次岸田政府绕过国会,引用 " 内阁府设置法 " 中有关 " 国家仪式 " 的条款强行安排安倍国葬,饱受质疑和批评。

虽然 1967 年佐藤荣作政府特批为吉田茂举行国葬,但总体上," 国葬 " 这种形式仍被与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 " 紧密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尤其是山县有朋、山本五十六那样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曾接受国葬。

BBC 记者在报道中总结,安倍在任期间竭力推动的一个方向,就是" 带领日本军事化 ",通过架空日本和平宪法、允许日本行使 " 集体自卫权 " 等不断往前拱,意图实现自我军事松绑。

走上东京街头示威反对国葬的上万日本民众,已在大声指责 " 安倍带领日本走向战争 "。国葬这种形式本身,又被认为是二战前日本右翼用来鼓噪和煽动军国主义的一种手段。

既然有这么多 " 不愉快的 " 联想甚至汹涌如潮的批评,岸田政府仍然执意 " 复活 " 国葬,难怪连美欧一些媒体也都大感不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