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箭双星”透视我国“卫星快递”的商业图谱(4)

2022-09-26 08:51  北京商报

商业卫星产业链包含于商业航天产业链之中。资料显示,其上游主要为卫星与火箭制造商,可进一步细分为配套设备制造与总装。卫星及火箭配套设备包括航天用连接器、微特电机、MLCC、电子元器件、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星载计算机、恒星敏感器、天通基带芯片等。

产业链中游为火箭发射与卫星运营服务商。在发射环节,卫星由商业火箭运载,在发射场依靠地面设备辅助实现发射,而在卫星运营环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可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广播电视传输、邮电、远程医疗、应急救灾等)、导航(海陆空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应急救援、气候监测等)、遥感(国防情报获取、基础设施测绘、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等),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在此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为1209.03亿元,2021年产业规模增长至5525.82亿元。按照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现有增速推算,"十四五"期间,卫星应用领域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15万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8313亿元。

当前,商业航天企业已经深入到产业链每一个细分环节,其中,我国较活跃的商业航天企业已超过320家。"从数量来说,产业链下游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链上游次之,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最少。"洪涛分析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产业链布局较为灵活,一些商业航天企业采取了深耕某一产业链环节的"纵向"发展战略,另一些企业采取了跨产业链环节经营的"横向"发展战略,如卫星应用企业可能同时从事相关卫星运营业务,卫星研制企业可能同时从事卫星运营、卫星应用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