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宴请大臣吃饭 最后为何会成为鸿门宴(2)

2025-04-24 16:02  互联网

徐达能逃过一劫,并非是他没去宴会,而是在宴会中逃脱了。原来,当时朱元璋的做法是让各功臣喝酒,等他们酩酊大醉后再命令士兵进来放火,徐达没醉俨然是受到刘伯温的提醒,当场故意没有喝大,等到朱元璋出门之际他也趁机逃走了,最后捡回了一条命。

朱元璋命人纵火后,对外宣称庆功宴发生意外走水,故而功臣们尽数消损,只不过当徐达走到他跟前时,他倒是大吃一惊,徐达的胆子和欲望也大,捡回一条命后还上朝卖命,图的就是富贵险中求,他为了后面的仕途着想,对外说辞时也只能顺着朱元璋的说法,即宴会是意外走水造成的。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当时朱元璋设下的庆功宴确实发生了走水事件,并且那些追随过朱元璋的功臣也在这场大火中丧命,从刘伯温和徐达的历史记载来看,这场大火俨然是朱元璋一手主导的。朱元璋本性多疑的特点,让这场庆功宴成了鸿门宴。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做呢?

表明看来是因为其多疑的性格,但暗地里却是对权力掌控的欲望。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来源于其出身,作为一个元代末年出生的人,朱元璋一生都过着流民一般的生活,和尚、乞丐和起义者等身份他都当过。他能最终登顶皇位,过程有多么艰辛可想而知,生平的经历让朱元璋的心中埋下了自卑的苗子。尽管他有一军统帅的威风,但内心却驱散不了自卑。

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打败元军后,汉族人执政的时代再度回归,而他本人第一次触到最高的权力后也无比"珍惜",他不想自己的子孙也过着自己过去的生活,于是把设立的藩王制度,将地方权力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这是维护自尊心的极大体现,也是自卑心作祟的体现。

当权力都放在朱家人手上后,朱元璋还不放心,因为除了地方权力影响王朝外,功臣们也是一个较大的威胁,历史上开国功臣干扰皇权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于是朱元璋便萌生了除掉开国功臣的想法。

当想到自己的出身时,朱元璋越想越觉得不妥,因为在众多的功臣中,无论是出身背景还是才能,自己实际上都不是拔尖的那个,很难保障那些功臣不会伺机篡夺皇位,由此,他把除掉功臣的想法坚定了下来,开国的庆功宴最终被朱元璋主导成了鸿门宴。

结束语:

朱元璋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底层的环境当中,卑微出身让其心理发生了扭曲,当他登上皇位后深知至高的权力得来不易,于是,为了保全这种至高权力,他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都牢牢地掌握在朱家人手中。这还不保险,他还把曾经与自己戎马相见的战友视作是一大威胁,趁着皇权在手便主导了一出好戏,这场好戏让开国之际的庆功宴变成了鸿门宴。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