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虏后,在瓦剌有着怎样的经历?(3)

2025-04-24 15:42  互联网

由此,大明京城保卫战打响。

此一战,于谦名垂青史,为大明续命两百年,但站在英宗的角度讲,被当做肉盾,他的处境何其凶险,内心何其痛苦。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当明军用大炮攻击也先所部时,稍有不慎,或者真不顾英宗死活,肉盾英宗极有可能被大炮轰死。

否极泰来。

当大明打赢北京保卫战,也先深切意识到大明的天威尚在,英宗这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死里逃生。

从这个角度讲,于谦坚决打北京保卫战,也是救了英宗,但英宗不太认这个账。

经北京保卫战,瓦剌的锐气被打掉之后,再看英宗,也先的心态变了,把英宗当肉票,不如把英宗当主动议和的筹码,此外,如果把英宗放还回去,还有可能引来大明深宫的内斗。

也先真正礼遇英宗,应该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而关于也先礼遇英宗,有个异闻,也先将自己的妹妹献给了英宗,正统的说法是英宗辞而不受,但事实上英宗确在当俘虏时跟瓦剌部的女人生了一个儿子。

这事,康熙曾说过:正统间事,史书所载,不能明确,其在沙漠尝生一子,今有裔孙,现在旗下。

只是在当时,英宗虽受也先礼遇,但回归却还是困阻重重,景帝朱祁钰并希望他这个太上皇回来。

公正地讲,若不是于谦等人忠直纯正,坚持"上皇蒙尘,理宜迎复","大位已定,孰敢他议",英宗还是很可能陷入有途难归的死境,甚至步北宋徽钦二帝的后尘。

当然,英宗在瓦剌部历经苦难,终能归来,也有赖于英宗本身的"英明"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因土木堡之变,许多人指责英宗是昏君,其实他并非庸主,只是未经挫折磨难,肆意妄为酿出了大祸,可一旦深陷险境,大事面前他并不糊涂,在与瓦剌周旋的过程中,不仅能寻机铲除身边的祸害喜宁,也懂得与朝中配合,借大明的天威来保护自己。

而要说到英宗的人格魅力,几乎可以这样讲,在中国所有帝王中,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英宗那样得人缘的。

嫔妃近侍对待帝王的态度,不外乎,畏、敬、真心爱戴。

英宗在瓦剌近乎创造了一个奇迹,所有人一旦跟他接近,慢慢地都会发自内心的关切他,爱戴他,无论是伯颜帖木儿,还是袁彬、哈铭这一些人,皆是如此,这是他在瓦剌能活得好,能回归,能复辟的大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