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皇帝孙权与浩周和曹丕之间有个故事?(2)

2023-11-10 17:02     互联网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同年十月篡汉称帝。从年龄上来看,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曹丕生于公元187年。孙权比曹丕还要大5岁,然而为了应对刘备的报复,孙权放下身段向曹丕称臣。

当年关羽俘虏于禁三军,之后于禁及麾下将士全被押送回南郡看管起来。吕蒙袭取荆州后,于禁及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就又成了吴国的俘虏。臣服于曹魏后,孙权把于禁、浩周、东里衮等人送回魏国示好,同时让浩周、东里衮代他表达真心诚意,言辞极为谦卑恭敬。

帝问周等,周以为权必臣服,而东里衮谓其不可必服。帝悦周言,以为有以知之。--《三国志·孙权传》注引《魏略》

曹丕见到浩周后问:"孙权是不是可以信赖呢?"浩周认为孙权一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一定不会臣服。但曹丕却对浩周的话大感喜悦,认为是真知灼见,所以封孙权为吴王,再派浩周同使者一起到吴国去。

在孙权和浩周的私下宴会时,浩周对孙权说:"陛下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京担任侍卫(人质),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孙权感动,涕泪交集,沾湿衣襟,在送别浩周的时候,孙权又指天为誓,保证自己一定会送质子(及与周别,又指天为誓)。

然而,浩周返回首都洛阳后,孙权的儿子却没有来,只一味花言巧语,左推右拖,一会说孙登尚小、一会说让孙邵、张昭陪同。曹丕打算派高级咨询官辛毗、政府署执行官桓阶,前往吴国跟孙权盟誓,催促人质上道。孙权推辞,不肯接受。曹丕这才发现他上了孙权的圈套,大为愤怒,于是派出大军伐吴。

可惜,此时已经是夷陵战后,刘备的威胁已经解除,孙权厉兵秣马迎接曹魏的大军。最终曹丕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只好退兵。可怜天真的浩周,对孙权信任到了敢拿全家百多口人的性命作担保;自诩聪明的曹丕,都被孙权的"演技"所迷惑,白白地上了一会大当,被后人所耻笑。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是对孙权称臣于曹丕最好的注脚。三国是一盘大棋,孙权从容周旋于三方之间,因势利导,灵活外交,时刻都在争取己方利益最大化,终于立国江南,建号称帝,不能单单以"孙十万"来评价他。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