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开国皇帝当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2)

2025-04-25 11:42  互联网

比如,清代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因为建立了后金王朝,为清代打下基础被称为太祖,福临带兵入关在北京建立清代成为世祖。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谥号,这个称号是对历史上有功的人,在他死后赋予他的追加称号。

谥号一般用于皇帝、嫔妃、大臣、文武百官等,从谥号就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好是坏,好的谥号有:庄、文、武、明、睿、懿等,比如郑庄公。

恶的谥号如灵、厉、炀等,如隋炀帝。皇帝一定都有庙号,但不一定有谥号。起初,我们对于祖的理解就是祖先,是一切的创始人,而宗可以认为是宗派,就是由祖先延续下来的。

"祖"和"宗"的差别

由此可见,祖要比宗的级别高出很多。后来,为了区分每一位皇帝对这个朝代所做的贡献,就会用"祖"和"宗"分别来命名,那些开国皇帝都会被称为祖,而在他后面继位的就只能称为宗。

那么,同样是开国皇帝,他们为什么又会有太、高、世之分呢?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两位草根皇帝,赵匡胤和朱元璋,他们就分别被称为宋太祖和明太祖。

而隋朝的杨坚和唐代的李渊同为开国皇帝,他们却只能叫做隋高祖和唐高祖,这里面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自身的身份。太祖都是从底层崛起的,他们没有任何的根基,全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建功立业的。

而高祖都是出身在皇室贵族,他们的父辈都是侯王将相,所以他们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家族的光。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草根皇帝,他自幼家境贫寒,他做过和尚甚至做过乞丐。

他能够推翻元代建立大明王朝,全是靠自己一点点打下的江山。他的才智、胆识和勇猛是无人可比的,所以他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