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一事激起韩国舆论热潮,有韩媒痛批美国为自身利益在补贴中"排韩",如同"背后捅刀",还有评论称,该法案暴露出美国双重面孔,韩美所谓"价值同盟"如同虚设。
路透社 资料图
为表达韩方关切,29日,韩国政府派出联合代表团启程赴美,将会见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国会有关人士,就该法案涉及的电动汽车补贴制度与美方协调磋商。
代表团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企划财政部、外交部双边经济外交局等部门官员组成,他们还将与在美韩企座谈,讨论应对之策。
据悉,该代表团是为接下来的高级别磋商"打前站"。下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将赴美出席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会议,并借机与美方举行高层磋商,讨论《通胀削减法案》给韩企带来的影响。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就在代表团启程的同一天,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李昌洋直言,有必要时将向WTO提起诉讼,并可能与日本、欧盟展开合作。
李昌洋说,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很有可能违反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根据韩美FTA协定,发生争端时须在韩美FTA或WTO解决机制中二选一。
事实上,法案签署后,韩国高层已陆续表态。韩国总统尹锡悦26日称,韩企对美国施行《通胀削减法案》"深感忧虑"。
同一天,韩国外长朴振在会见美方官员时坦言,美国把韩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税收抵免之外"是歧视性待遇","与两国密切合作关系的方针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同盟精神"。
拜登签署的这一法案,为何引发韩国如此大的担忧?
《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将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购买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以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
但享受上述两项补贴有一个前提--这些电动汽车须在北美组装。且从明年1月起,还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在美国等地生产、开采的动力电池和关键矿产。
这一前提几乎把绝大多数韩企电动汽车都拒之门外,可谓是当头棒喝。
就拿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来说,今年上半年,现代集团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据第二大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
但在《通胀削减法案》正式通过后,现代集团的电动汽车将没有资格享受补贴政策,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通胀削减法案》将给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带来毁灭性打击,每年减少的销量或将达到1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