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发布报告炒作:中国正朝着2045年取代美国成为“太空霸主”稳步前进

2022-08-27 20: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一次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和斐然成就,让美国相关人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谓是"压力山大"。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SpaceNews)当地时间8月24日报道,当天美国军方多个部门连同智库机构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举办了一场讨论会,围绕一份连续四年发布的《太空工业基地状况报告》展开论述,该报告敦促美国政府制定与中国竞争的国家计划,以及一项接纳私营部门为主要合作伙伴的"国家太空战略"。

报告认为,"中国正朝2045年取代美国成为'太空霸主'前进",一名因"哭穷"缺乏资金支持而即将辞职离任的美国军方技术高官也不忘声称,"若不加大投资,中国将在太空领域超过美国",他的这一说法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一贯炒作渲染的言论如出一辙。

从去年5月执掌NASA至今,尼尔森很快就把中国当成了向国会索要拨款的"财富密码",不断用所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塑造成"一个非常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声称美国必须时刻"紧盯中国"。此外,他还恶意污蔑中国靠"技术偷窃"参与"太空竞赛",甚至发表"中国想占领月球"的荒谬说法。

对此,中方早就劝诫美方,应停止鼓噪所谓"中国外空威胁论",更何况"美国才是外空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应当认真检视并修正自身在外空领域的消极言行。

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截图

为防止中国成为"太空霸主",美军方官员要求增加投资

据报道,2022年版的《太空工业基地状况报告》,其副标题为"为可持续发展、繁荣和地球赢得新太空竞赛",由来自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部门(DIU)、美国太空部队(USSF)、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军方和文职官员共同撰写。

这份多达110页的报告,由250多人在今年早些时候参与编写,是第四份评估美国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战略时代,保持在商业、民用和国家安全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报告。与前几版报告的主题相呼应,今年的报告认为美国应当制定一项战略,以保持"太空超级大国"地位,将私营部门视为政府的关键伙伴。

该报告称,"中国正朝着在2045年超越美国成为主导太空力量的目标稳步前进"。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的政策和采购做法针对一个包含"静态需求"的不同时代,已成为新太空时代标志的"敏捷工程生态系统"正面临到风险。

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部门是五角大楼在2015年成立的新部门,被称作"五角大楼的创新实验室",主要负责为美国军事发展引入更多前沿商业技术。

当地时间8月24日,该部门主任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在与大西洋理事会共同讨论报告时声称:"如果我们不增加投资,中国可能在太空优势方面超过美国。"曾任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CEO的布朗,已宣布将在今年9月辞职。据美媒报道,布朗的辞职或与其工作缺乏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有关。

资料图:迈克尔·布朗 图自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部门网站

布朗认为,美国需要有一个太空投资和创新的"国家愿景",以领先于中国。例如,报告中提到,美国政府必须增加必须增加空间基础设施的支出,涉及空间采矿、制造业和太阳能领域,这将刺激私人投资。

布朗称,太空经济正受到私人投资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政府不必承担其中的所有成本。他补充称:"因此,想要赢得太空竞赛,就必须加强公私合作,强调商业技术而不是定制系统,我们需要为这些建设太空未来的公司提供政府合同收入。"

美国防创新部门的太空投资组合主管史蒂文·布托(Steven Butow),则以美国国家侦察局(NRO)与三家商业成像卫星运营商达成10年协议为例,强调美国政府应当如何与太空行业合作。他说:"美国国家侦察局认为这些是有意义的合同,现在这些公司可以规划未来,因为它们已是政府企业的一部分。"

资料图:史蒂文·布托 图自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部门网站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上校埃里克·费尔特(Eric Felt)也参与了报告撰写,他称这份报告列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机构之间的重大合作与协调。

他表示,报告不断重复前几年所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要,因为美国在这些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战略计划和长期愿景很难实现,"我们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

NASA局长找到向美国国会要钱密码:CHINA

事实上,在太空发展领域,这份2022年版《太空工业基地状况报告》和多名美国军方官员透露出的说法,和此前NASA局长尼尔森频繁拿中国说事如出一辙,从去年开始,尼尔森甚至还找到了要求国会打钱的"财富密码"。

2021年5月19日,当时刚刚走马上任NASA局长一职的尼尔森亮相于国会。而就在几天前,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在这场听证会上,尼尔森谈及了对中国航天计划和美国登月计划"阿尔忒弥斯"(Artemis)进展的担忧。会前几小时,中国国家航天局刚刚公布了"祝融"号火星车的首批照片,尼尔森则先后两次展示了"祝融"号的这些照片,以此作为"中国航天新进展"的证据。

尼尔森在众议院听证会上展示"祝融"号火星车首批照片 视频截图

尼尔森称,中国"将要在本世纪20年代把人类送上月球";美国需要振作起来严肃应对,大力发展载人系统,让人类"重返月球"。

他还称,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向月球南极发射三个大型着陆器,NASA目前只计划在月球南极部署一个小型着陆器,而月球南极的冰冻水可以用来制造火箭燃料和未来宇航员任务所需的氧气。此后,他更是借此呼吁国会向NASA批准更多的预算资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尼尔森在美国国内不断发表强硬观点,其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形塑成了"一个非常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a very aggressive competitor),他声称中国在太空领域雄心勃勃,正在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必须时刻"紧盯中国"。

同年6月15日,尼尔森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商业、司法和科学小组委员会作证,这场听证会的日期正是神舟十二号即将迎来发射的前夕,他提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他声称,中国并不想等到本世纪30年代才实现人类登月,同时也提到了中俄近期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尼尔森去年6月15日出席参议院听证会 视频截图

当有国会参议员向其施压,要求他制定重返月球的时间表时,尼尔森表示,2024年仍是目标,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太空项目通常会被推迟。此后,他又将话题转移到了中国。

"我认为你们将看到一个非常咄咄逼人的中国。"尼尔森对议员们说道:"我认为,这将成为你们作为一个决策者要思考的问题,即我们先重返月球,再继续计划为去火星做准备,这对美国来说具有什么价值?"

一手炒作着"中国威胁论",另一手把中国当成索要拨款的"财富密码"攥在手上,NASA局长尼尔森今年也未停止过发表荒谬言论。

今年5月,他又在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无端指责,声称中国的航天技术都是"剽窃"美国而来,要保障美国研发成果,就得采取措施维护网络安全,同时提高财政拨款,而不是要求NASA提高创新。7月,尼尔森又跑到德国媒体《图片报》那里,宣称"中国想占领月球",不断"泼脏水"。

德国《图片报》报道截图

中方:美方才是"外空安全的真正威胁"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回应指出,NASA局长已经不是第一次罔顾事实、信口开河"喷"中国了。美方一些官员不断构陷污蔑中国正常合理的外空事业。中方坚决反对此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作为美国航空航天部门的主管,他应当十分清楚美国太空计划的"黑历史"。美方在制造太空垃圾、挑动外空军备竞赛、破坏全球战略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消极作用,对和平利用外空造成巨大威胁。

近年来,美国更是公然将外空界定为"作战疆域",加快组建外空军和外空司令部,研发部署进攻性外空武器。美方还长期消极抵制谈判外空军控法律文书,不断强化与盟友的外空军事合作。另一方面,美国又在航天合作上设置障碍,恣意制裁别国航天机构,出台法案限制与中国开展航天合作与交流。国际社会早已看透美方这种霸道行径、双标做法和虚伪言辞。

中方一向倡导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积极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探索外空,是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和安全等正当需求。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完全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现,其权益和成就不容任何质疑和抹黑。

赵立坚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切实承担起大国应尽的责任,认真检视并修正自身在外空领域的消极言行,为维护外空持久和平与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除了嘴上"泼脏水",美方还不断"下黑手"。当地时间8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通知,以所谓"国家安全"及外交政策问题为由,将七家中国相关实体(主要与航空航天有关)添加到其出口管制清单中。

根据美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的公告,本次出口管制自8月24日起生效,涉及的7家实体包括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部分单位。

具体名单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772所(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3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3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8研究所、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美方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动用国家力量对他国企业和机构进行打压遏制,将7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的做法严重损害中美企业间正常经贸往来合作,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不利于中美两国,也不利于整个世界。美方应立即停止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合法权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