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光信息招股书所示,公司从AMD获得了高端处理器的技术授权及相关技术支持,但在公司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后,AMD不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失去AMD的帮扶以后,海光信息自力更生,在取得的AMD Zen1技术授权基础上继续自主研发,实现了海光1号和海光2号的量产,而海光3号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4号则还处于研发阶段。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计算机王文龙团队公众号
事实上,除了海光信息,国内还有龙芯中科、成都申威等重要的处理器厂商,这两家厂商都是走完全自主研发的路径,不过海光信息仍然在其中夺得一席之地。
根据海光信息招股书,自2018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并成功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还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从业绩来看,海光信息才刚刚实现盈利不久。其2019年至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3.79亿元、10.22亿元以及23.1亿元,但其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9263.12万元、-9519.08万元以及2.65亿元。
不过作为需要持续且大量研发投入的企业,海光信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合计35.39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5.3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研发技术人员共1031人,占比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