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风加速市场拓展
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预测,在消费类电源市场,2026年氮化镓的规模将从2020年的2900万美元增长至6.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9%。氮化镓不仅能满足用户快速充电的需求,结合5G通讯以及新能源车,氮化镓或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氮化镓产业链的完善,让更多的技术留在国内市场,省去高昂的进口成本,也有助于价格下降、产品普及。
氮化镓充电产业大致可分为衬底生产、材料外延、器件设计、器件制造等环节,目前苏州纳维、东莞中镓已涉足衬底制造;苏州晶湛涉足外延制备;海特高新代工氮化镓晶圆生产;三安光电、闻泰科技则具备整合制造的能力。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指出,例如5G通信、新能源车等其他领域,也可以是氮化镓技术的突破口,并最终反哺3C电子产品,例如氮化镓衬底的生产对于不同产品而言有共通性。例如氮化镓放大器,可以解决5G网络中需求面积小、流量请求集中的问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35万个,比去年末净增38.7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18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7.9%,占比较去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1-6月新建5G基站42.9万个。
通讯专家马继华表示,我国的5G建设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随着5G的进一步普及,拓宽新需求带动新产业已是水到渠成。
另外,氮化镓可以承受高电压,这也意味着其可以实现更高功率的应用、更高输出能量密度的同时,有效遏制漏电、发热等问题,对于电动车充电桩的改良有很大助益。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30.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228.4%,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511.3%。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增量均大幅超过去年全年。2022年上半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2。
北京商报记者金朝力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