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元朝11位皇帝

2024-06-05 11:03     360kuai

1、元世祖忽必烈

1260年,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利用其掌握的汉地人财物资源,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在担任大汗11年后,一向仰慕汉文化和尊崇儒术的忽必烈,在1271年根据《易经》"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从此称为元朝,并在实质上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之一。

第二年,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的意见,将原金朝的中都改为大都,并成为元朝的国都,代替和林成为新的政治中心。1273年,元大都宫殿落成,忽必烈率群臣正式迁都大都。

1274年,忽必烈命伯颜大举征伐南宋,1276年攻入临安灭掉南宋,1279年攻灭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全国统一。随后,忽必烈还先后对周边的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等地区进行远征,但都遭到失败。尤以征日本最为人所知,忽必烈甚至为此设置了日本行省(征东行省)。元朝的对外征伐,直到忽必烈去世才告一段落。

在政治上,忽必烈重用汉人、行汉制,并开创了行省制度。但在经济上,忽必烈显然更信任回回人和蒙古人,元朝的财政制度始终没有摆脱疯狂敛财的角色定位。总体而言,忽必烈在改变蒙古人马背上治天下方面并不成功,为后来元朝政局动荡和政治腐败埋下了祸根,而他自己晚年也沉迷于酗酒,政事稍显荒废。

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享年79岁,在位24年,几乎占据了整个元朝的1/4时间。

2、元成宗铁穆耳

铁穆耳是忽必烈之孙,太子真金的第三子。真金是忽必烈嫡长子,与其父一样是汉文化的仰慕者和推崇者,也是忽必烈本来选定的继承人。无奈因为与父亲之间因为禅让事件而出现隔阂,真金因此在1285年忧惧而死,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忽必烈很是懊悔,只能让真金的儿子来继承皇位。

铁穆耳因为母亲的偏爱、手下大臣玉昔帖木儿的努力争取和维护,再加上出镇和林积累的威望,最终战胜哥哥甘麻剌,成为皇位继承人。

铁穆耳即位后,停止对外征伐,专注内部整顿。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暂时缓和忽必烈晚期的社会矛盾。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四大汗国也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但铁穆耳并没能改变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匮乏、纸币贬值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铁穆耳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加上皇太子德寿在305年底病死,有继承权的部分宗王与皇后相互勾结扰乱朝政,导致政局进一步败坏。

1307年正月初八,铁穆耳去世,终年42岁,在位14年。

3、元武宗海山

元成宗铁穆耳死后,由于其无嗣,皇位继承权按理应由他的亲侄儿们继承,而海都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元成宗皇后卜鲁罕摄政,为了便于控制有意立铁穆耳的堂弟阿难答安西王为帝。但在右丞相哈剌哈孙的力争和坚持之下,皇后卜鲁罕一直无法得逞。

在海山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回到大都后,立即和右丞相哈剌哈孙等人发动政变,软禁并流放了皇后卜鲁罕。但马上又面临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哥哥海山之间的争夺,最终由于海山带兵进逼大都而获胜继位,作为妥协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并约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

海山标榜"溥从宽大",实施多项改革。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等。但他大范围地封官赏赐,以及不成功的财政改革,招致很多批评。

1311年正月初八,海山病死在大都,年仅31岁,在位3年多,他的那些改革也随之戛然而止。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武宗海山之弟,因发动政变事实上帮助海山登位而成为皇太子,海山死后继位。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能够当得起一个"仁"字呢,那是因为他与元朝其他皇帝有着截然不同,甚至是元世祖忽必烈。

他从小就接受儒学教育,史书说他精通儒家经典,曾亲口说"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恢复一度中断多年的科举制。同时,他不像其他元朝皇帝那样,热衷于从汉族老百姓的手中攫取货利,也不沉湎于声色种种。

但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有时候又太过仁慈,为了争取他们支持自己传位亲儿子而不是侄子,他对于干政的母亲和佞幸的臣下,他往往心慈手软,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可谓仁而不明。

1320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去世,年仅35岁,在位9年。

5、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仁宗嫡子,因为父亲改变了"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17岁的他才得以继位。硕德八剌也是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其父爱育黎拔力八达一样,亲近汉人和汉文化。

继位后,硕德八剌发现天下并不是他说了算,而是还健在的祖母弘吉剌·答己,以及依附她的权臣右丞相铁木迭儿,在弘吉剌·答己死前的两年多里,她们对朝中的汉化派进行了残酷的清洗,也使得朝政极度混乱。

直到1322年八、九月,硕德八剌开始亲政,元帝国才又逐渐恢复正常。硕德八剌延续了不少父亲的政策,继续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也进行着元帝国的暂时复苏改革。

硕德八剌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张珪、王结、王约、吴险等人都被破格提拔。同时,推行"津助赋役法",即在各地确定一部分田亩,分给让服劳役的人,用来补贴劳役所损失的收获。

在稳定自己的通知后,硕德八剌开始通过清算太后弘吉剌·答己集团,来达到裁减冗官、澄清吏治的目的。减罢"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诛杀在世的铁木迭儿之子八里吉思,打碎铁木迭儿父祖的墓碑,追夺官爵,铁木迭儿另一个儿子锁南则被黜职。

硕德八剌的改革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是也触动了蒙古守旧贵族的利益。1323年八月,硕德八剌从上都返回大都,途中驻营于南坡店时,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享年仅21岁,在位4年。

6、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元英宗的堂叔,元仁宗的堂弟,真金之子甘麻剌的儿子。元仁宗被刺杀后,承袭晋王爵位镇守漠北的也孙铁木儿,被弑君的铁失等人拥立为帝。也孙铁木儿在政治上没有根本性变革,国家统治大体稳定,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民众起义不断。

1328年七月十日,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病死,终年36岁,在位5年。由于也孙铁木儿是自立为帝,被认为是非法皇帝,没有谥号、庙号和蒙古汗号。

7、天顺帝阿速吉八

泰定帝长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但同时图帖睦尔也在大都称帝,双方兵戎相见,上都方面战败,阿速吉八被杀,年仅9岁。无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8、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武宗海山次子。泰定帝死后,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发动大都政变,谋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为帝,但因为路途遥远而改立和世的弟弟图帖睦尔。

图帖睦尔自幼成长在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

图帖睦尔即位后,专门派人去通知远在察合台汗国的哥哥和世,让他回来继承帝位。1329年正月,和世即位于和林之北,图帖睦尔还派右丞相燕铁木儿奉皇帝玉玺北上。但八月初六,和世就被燕铁木儿毒死。

图帖睦尔在和世死后继续当皇帝,也就是两次当皇帝。图帖睦尔在位期间右丞相燕铁木儿独专朝政,奢靡无度,吏治渐趋腐败。

1332年八月,图帖睦尔病死,终年29岁,死前自悔谋害兄长和世之事,遗诏立和世之子以自赎。

9、元明宗和世

和世是元武宗长子,元文宗图帖睦尔的亲哥哥,早年因为叔叔元仁宗毁约,而被迫流亡察合台汗国。弟弟元文宗继位后,为消除这个隐患哥哥,假意将其接回即位,却在即位7个月后就设计毒死了和世。

10、元宁宗懿璘质班

元明宗和世的次子,由元文宗图帖睦尔的皇后弘吉剌.卜答失里根据遗诏拥立。由于皇帝年幼,太后卜答失里临朝称制,成位实际统治者。懿璘质班在位仅53天,在大都病死了,年仅7岁。

11、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元明宗和世长子,元宁宗懿璘质班长兄。妥懽帖睦尔生在察合台汗国境内, 1329年跟随父亲元明宗回到元朝,父亲被毒死后,妥懽帖睦尔被叔叔元文宗先后流放到高丽和广西。流放广西期间,妥懽帖睦尔接受大圆寺秋江长老教导,学习了《论语》《孝经》

弟弟元宁宗夭折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 1333年六月八日即皇位于上都。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开始亲政。

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