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圣呢(2)

2025-04-21 11:42  360kuai

在唐朝前期,掌握实权的中书省和门下省最高长官中书令和侍中才是正三品。我们来看一下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主要职责,你就知道这个正三品是多牛逼。"中书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与发布,门下省"掌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审查,及签署章奏,有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权,这么完全中央实权最高单位,一把手才是正三品,可见含金量之高啊。唐代宗大历年间,这两个一把手才被升为二品官,但是也意味着他俩没啥实权了。权力就转移到了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人手里。再如果皇帝想让他进入政事堂处理政务,而他有没有那个品级,就会给他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凤阁鸾台三品"的官衔。如此此时他虽已是形同宰相,但他的品级可能最高也就只有正四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还是皇帝集权的表现,因为侍中、中书令等宰相权势实在是太大,唐朝皇帝往往不会将这些官职轻授于有地位有功劳的人,防止擅权弄权。可是朝政大事又不能没人处理,于是唐朝的皇帝就会授予一些自己比较信任,但地位不是那么高的官员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这些临时的官衔,从而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替代侍中、尚书令去处理朝政大事。而临时官衔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剥夺,不像中书令、侍中这样的天然宰相之职不能轻易剥夺,如此也就能确保皇权始终如一的稳固。

而唐朝的一品官二品官,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也只不过是虚职,或是不常设。如此一来,掌握实权的三品官可不就是唐朝朝堂上最为顶级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