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如何推广“普通话”?(10)

2024-12-26 09:43  360kuai

太学生,也就是博士弟子是怎么来的?自愿报名,招来的,考来的?错,太学生的录取方式是:地方郡县推举,而且还有数额限制,起初,一个郡至少50人,后来,觉得50人很不解渴,便发展到200人,1000人,甚至更多,如此一来,太学的规模逐步扩大,到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00余人。

那么,这30000余人有什么作用呢?

太学生学成之后,一般有两个去向,学习好的自然是朝廷里当官,为天子服务,那么,学习不好的呢,当然也不能闲着,他们另有去处,哪里?本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让这部分差生顶着太学生的身份回到原籍,回到原籍干什么,依旧两个去处。

第一个,从西汉开始,朝廷就有异地为官的原则,要求,地方郡守、县令必须用他郡之人,可问题是,外地人过来之后,语言不通,情况不熟,很不利于开展工作,不利于开展工作怎么办?

朝廷另一项很贴心的规定出炉了:属官必须用当地人。那么,这批当地人该用谁好呢?自然要以到过京城,会讲"普通话",又熟悉地方事务的太学生为优先考虑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