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一大隐忧,开国皇帝杨坚已经意识到,为何没改革?(6)

2024-09-02 17:02  360kuai

隋朝的土地政策,看似很合理,而且名为"均田",实际上并非是均田。所谓的丁男、中男及妇女所分的田地数是最高限额,但实际他们分不到这么田地。一个王朝开创后,社会稳定了,人口必然增加,这就造成了土地矛盾。

开皇初年时,太常卿苏威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他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内容就是"户口日增,民田不足",苏威建议"减功臣之地以给民"。苏威建议就是让官员手中田拿出来分给老百姓,他的建议立即遭到王谊等人的反对,此建议也没有引起杨坚的重视,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592年,隋朝因为土地分配不公问题更加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矛盾。关内、河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出现了"地少人众,衣食不给",这实际就是人口危机。此时隋文帝不得不派官员再次硬性实施均田,也就是把之前的均田数量降下来。狭乡每丁只能分得田地20亩,但老百姓分的田地更少。而朝廷对社会出现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功臣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受到封赏还能得到田地和宅地,比如隋文帝两次赏赐给大臣杨素田地130顷。

而此时的隋朝开始出现强夺百姓田地的问题,一些官僚地主仗着有权势,而劫夺民地,《隋书》记载,杨素就曾"贪冒财货,营求产业……诸方都会处,邸店、水凯、并利用田宪,以千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