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今年科创板解禁窗口期较短,但单日解禁规模更高,兴业证券称,7月22日将有2402.8亿元限售股迎来解禁,对市场造成的潜在冲击将更为集中。
其中电子行业解禁规模超千亿元,机械设备解禁规模也高达700亿元,共2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解禁市值占流通市值比重超过100%,科创50指数的解禁压力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提升。
从行业上来看,兴业证券数据显示,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国防军工与医药生物7月解禁规模居前,分别达1038.7亿元、702.8亿元、285.6亿元、279.2亿元和225.2亿元;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有色金属、电子和电力设备行业解禁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较高,分别为41%、40.5%、21.9%、21%和8.5%。
具体到公司,澜起科技、中微公司、中国通号、杭可科技和南微医学7月解禁市值规模居前,分别为405.7亿元、364.4亿元、307.1亿元、193.6亿元和143.9亿元;华兴源创、中国通号、南微医学、杭可科技和航宇科技7月解禁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比较高,分别为716.1%、327.5%、282%、255.2%和239.5%。
▌科创板集中解禁对市场有何影响?
参照此前的解禁后减持动向,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杨为科创板和创业板市值靠前的十家公司描绘了一幅"大股东减持画像":这些公司的大股东解禁后减持的比例较小,平均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在1%-2%;减持公告日离解禁日较远,距离首次解禁日的平均天数在150-400天。
该分析师称,由此可见,创业板和创业板龙头公司在"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意愿其实并非那么强。
谈及对股价的影响,中金公司表示,经验显示解禁减持对股价存在短期压力,但不影响中长期趋势,维持对科创板中长期偏积极观点。
兴业证券也称,参考过去两年经验,集中解禁对7月科创板股价走势节奏影响较为明显,但实际减持压力并不大,情绪因素是主导,总体呈现出急跌后快速反弹的特征,7月科创板解禁个股相较于非解禁个股受到的股价冲击更为明显,但反弹力度也更强。
"大非"解禁易涨,"小非"解禁占比低,是浙商证券的判断。该机构分析师王杨表示,"大非"解禁后股价往往易涨;"小非"解禁虽有影响,但1-4月已提前调整,且约260多家公司今年没有"小非"解禁压力,7月"小非"占比较低。
从中长期看,机构和业内专家表示,解禁实质上更有利于板块发展,流通股数量增加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交易活跃度,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