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朱以海依附郑成功,唐王朱聿键得到郑芝龙的拥戴,唐王多次想北伐,但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郑芝龙这个人物背景很深,拥有最大的私人海军集团,财富更是富可敌国,如果他支持北伐,说不定真的成功。但后来郑芝龙投降清朝,明军再也无法北上,而他的儿子郑成功,后来也成了反清复明的一员。
经过多个帝王的死去,最后到了朱由榔称帝,为永历帝,此时得到众多势力的支持,南明收复许多地区,一时间有种北伐的态势,但内部又发生了反叛,孙可望叛变,导致让清军捉住了机会,其他势力又来不及援助,最终这种貌合神离的结合,让清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灭亡。
3:却少团结的兵力。在整个反清复明过程中,拥有上百万的兵力,却被清朝这边消灭,难道清朝拥有比这还要多的兵力?并不是。是明朝这边兵力缺少团结,当李自成死后,他的大军纷纷投入到南明这边,但没有经过磨合,很容易出事情的。有的投降过来的将士,在李自成那里的待遇很不错,结果来到这边,却是比不上以前,一些官级比他们低的还要更牛逼,他们心里肯定不服气。
还有其他的势力,表面看起来和别的势力合作,共同讨伐清朝时,个个都想保存自身实力,在对战中,尽量让别的势力去打头阵,因此,这种不团结行为,根本无法抵抗清军,有些伤亡惨重的势力,干脆投降于清朝,也能过的不错,但最后换来的是整个南明的灭亡。所以,兵力多,分散在多地,又无法有效的统一,兵力再多也是无用。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明朝的毁灭,败在了缺乏有效的统一,无法组织有效的力量抵抗,最后人口再多,也是会被清朝统一。而清朝也利用汉人打汉人的策略,最终完成了称霸天下的目标,如果单靠满族人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统一的,光是战争的消耗,他们就无法维持下去。从清朝建立绿营就可以看出,大量投降过来汉族士兵,全部编辑到绿营中去,他们是打击南明政权主要力量之一,而以汉制汉成了一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