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户籍制度改革再深化:鼓励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2)

2022-07-13 09:34     新京报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项政策仅为"鼓励",而非硬性规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认为,政策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实施方案》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述,足以说明积分落户政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的另外一点要求是,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早在2019年,超大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迎来自2014年提出以来的一次明显调整,当时便提出,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杨菊华告诉记者,各地对积分项目的设置有所不同,但构成基本都是"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基础指标一般包括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社保年限等,加分指标通常指荣誉表彰、创新创业等。

《实施方案》要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的分数占主要比例,也就意味着教育背景、年龄等其他指标分数的比例会少一些,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加友好。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5%

专家:接下来要让"新市民"更加"市民化"

在实施上,《方案》强调,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目前,我国已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

杨菊华认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很高,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更加强调质量的阶段。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看,针对"新市民",提出了提高素质、保障劳动权益以及随迁子女的教育保障、提高社保参保覆盖率等多项安排,都是在城镇化的质量上下功夫。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它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户籍制度本身。"杨菊华认为,户籍制度的产生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适应的,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她表示,《实施方案》的内容是为"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方向,户籍制度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劳动力的"松绑"和加快流动,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劳动力的支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