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国古代,那些战功显赫的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可谓是祖坟上冒青烟,尤其是汉朝和明朝。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因畏惧手握兵权的韩信等异姓王,就通过一些列的手段,将他们一一解决了。并非所有开国皇帝都会学习汉高祖之手法,宋太祖赵匡胤在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上,就显得非常仁慈。他仅仅是收缴了武将的兵权,让他们好好地享受生活,福利、待遇都不一般,这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
周世宗柴荣志向远大,且能力也很强,奈何天妒英才,只做了几年皇帝就驾崩了。柴荣去世前,将心腹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并希望他好好辅佐年幼的柴宗训。也许是权力的诱惑,使赵匡胤忘记了对先皇柴荣许下的承诺,玩了一招"黄袍加身",逼迫小皇帝柴宗训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开创了北宋政权。
此后,赵匡胤心中除了对柴荣的愧疚外,更多的是一种担心,他害怕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纷纷效仿自己,这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威胁。为了防患于未然,宋太祖通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突然就想到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完美的方法,既可以不留下枉杀功臣的骂名,也能让那些武将将大权乖乖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