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条约》割地无疑,俄国人确实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甚至还白得了一个丰饶的黑貂场和盐湖。当时的清朝由于蒙古和准噶尔的原因和俄国签订条约是历史的必然,但与俄国交涉的过程中,时时昭显着这个"天朝上国"的丑陋嘴脸。其实条约签订的主要原因在于雍正的态度以及当时清朝的局势,事实上那个时候中国无论在思想还是社会上都已经落后于世界了,康乾盛世也只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辉。把责任推到边界谈判的使臣身上,未免太冤枉了。
俄国使团入境之后进京准备谈判,然而这段时间的生活并不顺利。中国大臣提出的草案让他们无法接受,于是清朝大臣开始威胁这些俄国使臣"要像以前监禁那位葡萄牙使者一样,或者让他不光彩地离去,或者把他从北京把他赶到荒漠上去,在那里让他和他的使团及其全体随员冻饿致死"不仅在北京的大臣如此,雍正也对俄国使团并不友好,而且他的外国知识十分浅陋。清朝大臣为了迫使使臣同意草案,停供食物,让他们喝咸水,所以使臣病了。此时,雍正才想起彰显他大国君主的"博爱"情怀,命太医每天汇报使臣的健康状况,毕竟俄使死在了中国太不好交代了,说不定还会引起战争。当使臣身体好转的时候,雍正帝激动地说:"朕现在高兴了,俄使不会死去了,我方应与他了结相关事宜。"俄国使臣遭受如此对待之后,也不会忍气吞声"对使臣进行凌辱,也就是侮辱了整个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所蒙受的屈辱是不会通过往来行文,而是要通过其他方式报仇雪耻的。"而后来,萨瓦接到兰格汇报,中国人突然向他表示友好。这个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俄使莫名其妙,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担心俄国发动战争。
俄国对于中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个强国的时代,并且为了保持与中国的商贸往来,并不想与清朝断交,叶卡捷琳娜一世给萨瓦的训令中曾强调"在觐见博格德汗时应说些得体的话,祝贺他继承帝位,并保证要维护友好和睦的关系"。无论俄国人是不是真的想保持和平友好,反正经过中国使臣这一番操作,还如何和平友好?与中国通商也是谈判的主要目的之一,有商队随使团来华买卖货物,但当俄国商队得到允许开始买卖时,中国商人看穿他们即将回国急需路费,压低俄国货物价格,以不到原价的一半购买,中国商人抬高他们货物的价格,涨到原来的一倍。据俄国人记载" 他们不得不把三分之一以上货物运回俄国"
为了与中国自由通商,俄国女皇对边界和逃人的态度,并不特别强硬。在给萨瓦的训令中有关于边界和逃人的几条:
(21)如果由于未解决划界问题和未交还逃人,中国不愿通商,则应向他们指出:有关逃人一事业已了结,因为根据调查所发现的八十四名逃人已经交还中国方面,而且今后如再发现类似逃人定将派人送回。
(28)在边远和荒无人烟的地方扩大本国领土,无论对于俄国或中国朝廷来说均没有利益,但是为了两国属民能够安居乐业,两国朝廷必须首先对未定界地区备有现成记文或最精准的地图。如果他们不肯接受此一办法,则双方应确认根据涅尔琴斯克条约(尼布楚条约)所划定的边界。如果他们对此种办法也不能同意,那么使臣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理,但不得把建有俄国城市和要塞的地段让给中国。
但是态度不强硬并不意味着妥协,更不意味着放弃谈判之外解决问题的手段。无论中俄显然都是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逃人和商贸等一系列问题的,所有的原则都是基于不损害国家利益,尽力争取获得更大利益。但雍正和那些大臣的态度是十分傲慢的,在俄国的记载中对中国大臣的记载处处不离傲慢,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爆棚。
就在清朝沉浸在他天朝上国的迷梦之际,萨瓦已经带着他的秘密任务看穿了这个虚胖的帝国,看透了紫禁城的繁华之外是饿殍满地。
女皇和外务委员会还另外给萨瓦下达了密令:
(1)弗拉季斯拉维奇应察看中国城市及其地理位置,探知该城市的驻军人数及设防情况和行政长官,中国各地的物产情况,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以及小城镇,湖泊,农村,森林和草原的情况。
(2)记述中国的统治方式,他们的武器和大炮设备,他们的国土与其他国家接壤的情况,他们同别国是否存在纠纷或战争
(3)关于在1723年在西伯利亚捕获并押送到伊尔库茨克的14名被俘的珲台吉人,中国曾两次派人前来强烈要求交还,对于这些逃人,使臣应审慎地并根据将来的形势酌情处理。
叶卡捷琳娜一世
萨瓦也不负众望,为他的俄罗斯帝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萨瓦将他在中国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女皇。萨瓦看透了所谓的盛世背后的丑恶"中国宫廷内虽然人很多,且极豪华,但许多人民却因饥饿濒于死亡"。他还认为雍正压制人民比罗马的尼禄有过之而无不及。像俄国朝廷说明了"中国并非像人们所想的和很多历史学家所夸大的那样强大有力"。当时清朝面临的一个强敌就是准噶尔,用兵西北也开支了大量军费造成财政负担,很多人也已经有了厌战情绪。萨瓦调查了有关中国与准噶尔和土尔扈特的关系,萨瓦建议俄国与阿玉奇和珲台吉友好相处"由于这个邻邦将来可能成为俄国防御中国人侵犯的一道屏障和极为有利的同盟者,所以不妨和珲台吉友好相处"。萨瓦的团队也十分强大,有多次与中国交涉的郎克和植物、地理学家以及医生和教士一百多人,还有护送的士兵1500多人。俄国的为了谈判几乎做了完全的准备。反观清朝,不要说有没有先进的科学家了,谈判初期,连个俄文翻译也没有。主要的谈判是在边界进行的,边界谈判的代表主要是隆科多、策凌和图里琛。图里琛较为了解俄国情况,曾经路经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等地,著有《异域录》,介绍了俄罗斯的山川地势、河流水文、民俗社会等内容。由于划界范围主要是俄罗斯与喀尔喀,所以要征求蒙古王公意见,策凌比较熟悉喀尔喀的地貌,外加作为去清朝的额驸,喀尔喀的郡王,在隆科多被抓回京之后就变成了首席大臣。隆科多曾任理藩院尚书,外交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以戴罪之身前往谈判。当然隆科多态度强硬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清朝在划界问题上赢得更大利益,但是隆科多从前也是朝廷大员,出身于勋贵之家,对俄使的态度可能与那些在京城接待俄使的官员一样傲慢,在俄国人的记述中这位皇帝的舅舅举止愚蠢傲慢,但是隆科多为了戴罪立功,在边界勘探工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清朝内部,俄国使臣也早就打探到了消息,在离开北京之前,通过耶稣教士巴勒零结识了大学士马齐"通过耶稣会教士巴勒零与博格徳汗的首席大臣大学士马齐结为友好,马齐答应将在边界上促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俄国朝廷。"俄使送给了马齐两千卢布的礼物。还有一名为俄国效力的蒙古台吉,清朝使团中还有一个年老的蒙古佐领噶尔丹,他很亲俄,总是偷偷跑去告诉俄使中国大臣的行动和计谋。萨瓦非常清楚中国人非常厌恶战争,所以当谈判的结果无法达到他的预期时,他就常常以战争威胁。
无疑隆科多在边界谈判中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心为中国谋取更大利益,然而他提出以安加拉河为界,安加拉河沿岸有许多俄国城市,如伊尔库茨克等。之前俄使被明确要求,有俄国城市和要塞的地段无论如何不能割让。再加上隆科多的态度,谈判陷入僵局,两国使臣争论不休,两国边境的居民都进入戒备状态。俄国的界务官带有一队骑兵,有四百多布里亚特人和俄国军人共750人,托博尔斯克边防团也驻扎在边境线上,在边境城市用尖桩修建了防御工事,在楚库河口镇修建要塞,向俄国纳税的异族人也组建了边境义勇军。双方谈判都是带着各自的军队,在营帐周围设卡。在多年与准噶尔交战之后,蒙古无力再开启一场新的战争,并且俄国存在勾结准噶尔的可能,为了防止境况恶化,清朝的让步是必然。俄国使臣致信边境的蒙古王公说明俄国是如何抱着友好的态度,如何正确,而隆科多又是如何的对俄国心怀不善,他可能导致两国永世不和。蒙古王公看到了俄国的军事工程,收到了俄使战争的威胁,他们极其不愿意发生战争,担心谈判会破裂,于是把这些情况上奏给雍正。策凌也曾经上奏要求撤换隆科多,然后在8月8日的夜晚,夜黑风高,隆科多就被捕了。
隆科多被押回京之后,边界谈判的大臣就主要是策凌、四格和图里琛。俄使认为"中国大臣提出的要求虽然和过去一样,但是由于他们采取了宽厚明智的态度,双方关系逐渐缓和下来,因而谈判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然后条约很快就签订了,在俄国帐内换约双方使臣互相鞠躬拥抱,互相祝愿还祝酒,设宴,拜会。据俄国人的记述"其中有些人激动地落泪,而许多蒙古官员对中国人如此迅速改变傲慢的态度并且不在自己营帐内换约不胜惊讶。"为了避免谈判破裂和来自俄国与准噶尔的军事威胁,清朝不得不转变态度做出让步。
然而就在条约签订之后的一系列活动中再次惹出了麻烦。策凌等人在立碑定界之后,鸣炮谢天,重点是和俄国人一起拜天。雍正龙颜大怒,要求从重议罪。雍正的圣旨中说"尔策凌,四格,图里琛为与俄罗斯使臣等办理定界事宜之王,之大臣,应感激皇上之恩,以大处着想,体面行事。我乃大国,而无视轻重,玷辱差遣,与俄罗斯同拜者,迂俗可厌,不成体统。"然后策凌,四格,图里琛上奏服罪,悔不当初。雍正朱批:"对此不害羞,脸皮太厚了"。然后三个人都被处罚了,最惨的当属图里琛,新帐旧账一起算,还翻出了他当山西巡抚时将全国兵数缮折给将军延但看,私放俄国商人入境,如此严重的情况,本来要斩首,后来免死,让他去筑扎克拜达里克城。策凌议罪之后应该削爵,皇帝又改为了罚俸一年。
雍正和紫禁城里那些高官显宦对待俄使以极其傲慢的态度,天朝上国的思想早已发扬光大,我乃大国,四方皆蛮夷。不仅思想如此固步自封,面对俄国代表团一群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等先进的科学人才,清朝并没有什么技术型人才。而通过《恰克图条约》签订的过程,俄国看清了这个"天朝上国"的真面目"中国并非像人们所想的和很多历史学家所夸大的那样强大有力,中国人民既不强壮也无智慧,更不勇敢,中国人的一切活动中充满反复无常,傲慢、奸诈和胆怯,总之,只要俄国的边界良好,则一切都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萨瓦还向俄国汇报了许多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状况,以及关于拉拢阿玉奇的事情。看到清朝的实际情况之后,侵略中国的野心自然也就进一步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