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出高价仿真蜻蜓,声称可以有效防蚊,可蚊子真的看得见吗?(3)

2022-07-05 09:46  怪罗科普

如果仿真蜻蜓只是静止不动的状态,蚊子根本无法注意到蜻蜓,而且我相信蚊子对捕食者肯定也有自己的标准,就像捕蝇草永远不会去包裹小碎石一样,这个判断标准或许就是蜻蜓的运动模式。

日本天价仿真蜻蜓防蚊子:可是 蚊子真的看得见吗?

仿真蜻蜓做得再像,只要它没有模拟蜻蜓的飞行,估计很难激发蚊子对天敌的恐惧,而且蚊子(甚至是所有昆虫)的大脑也远没有达到可以对不同事物产生联想的能力。

所以,仿真蜻蜓可以说没有任何效果,但它怎么能卖这么贵,只能说是ZS税。

想要蚊子少咬你的话,现在最好的办法确实只能是改变自己散发的气味--减少蚊子喜欢的气味或者增加蚊子不喜欢的气味。

6月30号,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他们发现蚊子传播疾病能力很强的原因也和气味有关,他们发现了这个化学物质,并且找到了解决方案。

日本天价仿真蜻蜓防蚊子:可是 蚊子真的看得见吗?

蚊子定位病毒感染者

众所周知,因为蚊子叮咬而传播的蚊媒疾病,每年会导致数十万人死亡,但人们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蚊媒疾病传播速度那么快。

这次清华大学的团队发现,实验小鼠在感染了蚊媒病毒之后,身体就会大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苯乙酮 (Acetophenone)。

苯乙酮是人体表皮微生物--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它可以有效激活蚊子的嗅觉神经系统,蚊子对它有明显的趋向性。

日本天价仿真蜻蜓防蚊子:可是 蚊子真的看得见吗?
图源:澎湃新闻

这就是为什么蚊媒病毒在最初只有几人感染的情况下,也会迅速传播,蚊子确实太容易被感染者的气味吸引了,而叮咬感染者后便很容易把病毒传播到其他人身上。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感染小鼠的表皮组织RELM-alpha基因显著下调,这种基因是哺乳动物表皮的免疫因子,它可以有效调控表皮多种芽孢杆菌。

很明显,感染者在病毒的驱动下免疫力下降最终变得的更加招蚊,这是病毒与其传播者--蚊子长期进化找到的"合作模式"。

解决方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上调RELM-alpha基因即可,而清华的科研人员也给出了方法,只要口服维生素A衍生物即可。

切断蚊子敏感的苯乙酮可以有效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研究每年可以拯救数十万人。